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注释】

  1. 乞雨禅师:名不详,临遇南游者。
  2. 枯樵耕者知:指农夫、樵夫等普通百姓知道。
  3. 巡方:佛教语,指僧人外出布施、讲经、说法等。
  4. 珠穿闽国菩提子:指福建出产的菩提子(佛教七宝之一),用珠穿之。
  5. 楖栗枝:楖栗树的枝干。
  6. 降虎石:据传晋代道士许逊曾在此炼丹,后以石头为符,降服了一只猛虎。
  7. 养龙池: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时,梦见一条巨龙从潭中飞出,遂在此建龙池。
  8. 生缘在地南浮去:指生来的命运就注定要向南漂去。
  9. 孤云不可期:无法预知将来的事,就像白云一样飘忽不定。
    【译文】
    农夫、樵夫都知道,僧人又要去天涯布施;福建出产的菩提子用珠穿了进去,拄杖拿着灵峰寺的楠木楖栗枝。春苔封住降虎石,夜雷伴随着养龙池。生来的命运就注定要向南漂去,从此孤单的白云难以预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全诗通过对友人临行前的种种情景进行描绘,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活得枯樵耕者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夫、樵夫等普通百姓知道乞雨禅师的到来的情景,表现出乞雨禅师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第二句“巡方又欲向天涯”,则表明禅师即将离开故土,前往遥远的天涯之地继续他的教化使命。这既体现了禅师的悲悯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四句则具体描绘了禅师临行前的情景。“珠穿闽国菩提子”,指的是福建产的菩提子被珠穿穿起来,象征着禅师的慈悲与智慧;“杖把灵峰楖栗枝”,则是指禅师手持着灵峰寺的楠木楖栗枝,象征着他即将离去的身影。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意和祝福。
    最后一句“生缘在地南浮去”则点明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他担心自己的命运如同飘渺的白云一般,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表达了对无常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