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诗句原文:

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翻译:
被召唤到官府门前流泪却频频,如果没有公正的待遇也就没有结果。
在衙门前有穿着红衣的官员送走诏书,宴会上有人喝着酒杯仿佛漂浮在碧落之间。
深夜的笙歌让月光变得暗淡,天刚亮时桃花杏花就染成了红色。
虽然有回家的路,但我不想为了回报恩情而杀了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曹松在参加科举考试后,为座主杜侍郎献上的一首贺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公正和公平的渴望。诗中“若无公道也无因”体现了诗人对不公现象的不满和愤慨;“衔杯碧落人”则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人们欢聚一堂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尽管面对诱惑和困境,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