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
众心惟恐地无剩,吾意亦忧天惜闲。
白练曳泉窗下石,绛罗垂果枕前山。
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

山中

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

众心惟恐地无剩,吾意亦忧天惜闲。

白练曳泉窗下石,绛罗垂果枕前山。

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

注释:

  1. 要路豪家非往还:要路,指山中的小路或者捷径;豪家,指豪门之家;非往还,指不往来,不通往来。
  2. 岩门先有不曾关:岩门,指山中的山洞或入口;不曾关,指没有关闭,即未关闭。
  3. 众心惟恐地无剩:众心,指众人的心;惟恐,指唯恐;地无剩,指大地没有剩余,即大地都被占用。
  4. 吾意亦忧天惜闲:吾意,指我的意思;亦忧,指也担心;天惜闲,指天对空闲的大地感到遗憾。
  5. 白练曳泉窗下石,绛罗垂果枕前山:白练,指白色的丝绸;曳,拖动;泉窗下石,指泉水从窗下石头流过;绛罗,指红色的丝绸;垂,挂;果,指果实;枕前山,指枕头前的山。
  6. 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樵夫,指樵夫们;岂解,指不懂得;营生业,指谋生的方式;贵欲,指看重;自安,指自我安慰;麋鹿间,指麋鹿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之中的生活和感受。首句“要路豪家非往还”表达了山林小路与外界不同,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自由出入;“岩门先有不曾关”则描绘了山林入口被封闭的景象,暗示了作者的隐居生活;“众心惟恐地无剩”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珍视,因为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吾意亦忧天惜闲”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担忧,认为人们滥用土地是对自然的不尊重;接下来四句分别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和自由,而不是物质上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