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
西掖曙河横漏响,北山秋月照江声。
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
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

注释: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经过故秘书崔的南塘旧居。

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以前曾认识范安成,他像松竹那样挺拔,像鹤一样清高。

西掖曙河横漏响,北山秋月照江声:早上在西边的宫门看到银河横贯,听到漏壶滴答作响;晚上在北面的山峰看到秋月照射江水,听到波涛的声音。

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乘船去寻求官职,经过县衙;为了喝酒找官府当官,得到了步兵校尉这个职位。

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千顷的湖水流淌着,留下了谢公的名声。谢公是谢灵运的字,他曾经担任过永嘉太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首五律诗作。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才华出众,精通六艺,擅长诗文,好读书史,尤其喜好佛学。王勃的诗构思宏伟,风格雄健,开盛唐之先声,被后人尊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滕王阁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首联“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回忆过去与范安成的相识,赞美他如松竹般挺拔,如鹤般清高。这里以范安成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颔联“西掖曙河横漏响,北山秋月照江声”则描绘了作者清晨和傍晚时分的所见所闻。其中,“西掖”指古代皇宫中的西厢房,“漏响”指的是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而“北山秋月照江声”则是描绘了作者在北山之上看到的秋月映照江水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这里既有仕途上的挫折,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乘舟觅吏”意味着作者曾在官场中努力谋求官职,但最终未能成功。而“为酒求官得步兵”则表示通过饮酒来获得官职,最终成为了步兵校尉。这一经历既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心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

尾联“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千顷水流通故墅”意味着作者的故居仍然保留着,而“留得谢公名”则表明作者的名声得以流传千古。这既是对个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对历史长河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