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注释:
和:应和、和作。
郑少师:指唐代名相郑畋(tián)(765—829),字明远,荥阳(今河南郑州)人。唐昭宗时宰相,封许国公。
题:写诗以抒发感情。
禅院:佛教寺院,这里指慈恩寺。
旧寺长桐孙:指慈恩寺历史悠久,如同梧桐树一样古老。
朝天是圣恩:指皇帝的圣恩浩荡,如同直通天空一般。
谢公:指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诗人,曾任永嘉太守,世称“谢宣城”。
更老:更加古老。
萧傅:指唐朝诗人萧颖士(607—680),字茂挺,唐朝文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
道方尊:道家的学说崇高而尊贵。
白法:佛教经典。
知深得:对佛法理解深刻。
苍生:老百姓。
要:重要。
重论:重新讨论或研究。
此望:这里的希望。
向:指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郑畋应友人邀请,与郑少师共同游览慈恩寺,并题诗于寺内。全诗通过对寺庙历史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
首联“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通过对比手法,将寺庙的历史与皇帝的圣恩相提并论,既突出了寺庙的悠久历史,又表达了皇帝的圣德。颔联“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则进一步赞颂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对道家学说的尊崇。颈联“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则转向对佛法的颂扬,认为佛法深远且值得人们重新讨论和研究。末联“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则是表达出诗人的志向和追求,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