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送僧人元皓东游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注释:
- 宝书翻译学初成:指翻译学书籍已经初步完成。
- 振锡如飞:形容僧人的锡杖(佛教法器)轻盈如风,随风飘动。
- 彭泽因家凡几世:彭泽是地名,这里指的是僧人元皓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 灵山预会是前生:指僧元皓与灵山佛祖有前世之缘。
- 传灯已悟无为理:指僧元皓已经领悟到佛教的无为之道。
- 濡露犹怀罔极情:指僧元皓仍然怀念着对佛法的执着之情。
- 从此多逢大居士:指僧元皓在修行的道路上将遇到许多高僧大德。
- 何人不愿解珠璎:指僧元皓将成为众人敬仰和尊敬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元皓东游的祝福和期待。诗的开头两句赞美了僧人元皓的学识和修为:“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这里的“宝书翻译学”指的是翻译学书籍,而“振锡如飞”则形容僧人元皓的法器锡杖轻盈如风。这两句既赞美了元皓的学问深厚,又表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元皓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以及他与灵山佛祖有前世之缘:“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这里既有对元皓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他与佛祖缘分深厚的肯定。这种缘分使得他在修行道路上能够更加坚定和深入。
然后是关于元皓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这里的“传灯”指的是传授佛法,“无为理”指的是佛教的无为之道,“濡露犹怀罔极情”则是指元皓仍然怀揣着对佛法的执着之情。这些词语都表明了元皓在修行过程中的领悟和成长。
最后两句是对元皓东游的祝福和期待:“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这里的“大居士”指的是高僧大德,他们都是修行路上的佼佼者,值得尊敬和学习。而“解珠璎”则是一种象征,意味着元皓将成为众人敬仰和尊敬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元皓的赞誉和祝愿,展现了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元皓东游的美好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