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注释】徐侍郎:指徐凝。五云溪: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相传为仙人所居。新庭:即新屋。山公: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曾任会稽内史,后迁为吴兴太守。孟嘉:晋人,曾任征西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李膺:东汉时名臣,任司隶校尉,以执法严正著称。孟嘉帽、孟嘉屐(ji ku):指孟嘉的帽子和鞋。永和人:指谢安,因谢安曾为“永和人”而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景抒怀之作。作者在杭州任司马时,常游西湖,登临新亭观赏景色,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
首二句写新亭之胜。万峰苍翠,双溪清浅;一有东山之趣,又值江南秋色。东山是谢安退隐的地方,这里代指隐居之地,故诗人自比东山高士。
三、四句写新亭之幽。白露天地肃然,黄花门馆幽雅。这两句写新亭之景。“白露”点时令,“清风”表环境。“肃”是庄重的样子,“幽”是幽静的样子。《诗经·小雅·四月》:“有匪君子,百两御之。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毛诗序》说:“《甫田》,天子亲耕以奉神农也。先言‘天子’者,王者务农重本之道也。……仲山甫,周公之傅也。其谋则献可替否,其知则献可替否,其仁则献可替否,其勇则献可替否,其志则献可替否,故谓之‘甫田’。”可见“百两御之”是天子亲自去御车,“有匪君子”指周公旦的辅佐大臣仲山甫。“白露”即白茅上的露水,古人以为清润如玉,所以这里以白茅露比喻新亭之美。“肃”是庄重的意思,“幽”是幽静的意思。“黄花门馆”,是指东晋时有名的别墅,在会稽县东南二十里,有“门生三千人”。门生即门下弟子,泛指学生或下属。“幽”是幽静的意思。“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山公是当时权贵人物张温,他爱惜新亭之美,不肯让客人饮酒留连。这句写主人惜客情深,不让客人多饮,以免辜负美景。
五、六句写新亭之乐。新亭之上,五马行于池塘之上,奏起繁弦乐器,互相酬答。这两句写宴乐之事。五马:指皇帝的车驾仪仗。池上:指西湖的南面。“繁弦”指琴瑟等丝竹乐器发出的和谐声音。“李膺舟”即李膺的小舟。李膺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曾任司隶校尉,因秉公执法而闻名。“孟嘉帽”指孟嘉戴的帽子。据《世说新语·容止》载:“孟嘉年二十四遭乱奔吴,吴中豪民顾荣一见便命设鸡黍(指家常菜肴)招待,并问:‘卿今年多少岁?’嘉答曰:‘八十二。’须臾食毕,命取鸣琴子弹琴作清商之声,既而叹曰:‘袁孝尼尝请学此,以为上声警曲,使吾困顿失色;少时复弹,故当免耳。’”后人据此传说,用“孟嘉”指代不拘礼法、直率的人。“孟嘉屐”指孟嘉所穿的木屐,因为屐底平而头尖,便于行走。“孟嘉帽”“孟嘉屐”都是借指不拘礼法、直率的人。
最后两句写新亭之傲。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这两句意思是说:我登上新亭放眼远眺,胸怀豪情壮志可以傲视千古!我吟唱《短歌行》《长歌行》两首古诗来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两句写诗人豪迈的襟怀和旷达的意兴。诗人登上新亭,放眼远眺,胸中充满了豪气,可以傲视千古;他又吟诵了《短歌行》《长歌行》两首古诗,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歌遗四愁”,即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寄寓于诗歌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从新亭之美出发,由美及乐,由乐及情,由情及志,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高尚情操。诗人运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新亭的优美景色和诗人的高超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