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
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沈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注释: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写在诗的前面,是诗人给裴侍郎的一首诗。裴侍郎,裴耀卿,唐玄宗时宰相,因功封晋国公,故称裴公。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三十二年,指从少年到中年;四十九年,指从成年到晚年。潘安,字安仁,东晋人,美姿容,善谈论,官至中书令。朱买臣,西汉人,为汉武帝相,后辞官归乡。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
纵横,指奔波仕途。越、秦,泛指各地。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出自笼,指被剥夺政治权利。涸枯,指失去生活来源。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沈沦。
沉沦,指受挫折、不得志。穷经,钻研经典。铗,剑把。这里借指有才能的人。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
轻生,轻视生命。慷慨,豪情壮志。效死,以身殉国。殷勤,忠心耿耿。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易水客,易水的歌声。客,指流落异乡的人。渭川人,指隐居渭水的隐士。《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以为十六石,垂明月之珠与玑玑而六瑞,此皆暴国之资也。”这里的“六瑞”指六国遗物。“一得视边塞”,杜甫《北征》诗:“远送千里目,春色可知新。”这里是指看到边疆的景象。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剑匣,剑套。胡霜影,即胡天秋霜。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
金刀,指兵器。秋色,指秋天的颜色。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为国:为国家效力。坚诚,坚决诚恳。捐躯,舍生取义。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勒功:刻功立事。宪,法度,法则。决略,决策谋略。欺陈,欺骗陈平。
评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裴耀卿的敬仰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的开头部分通过描绘裴耀卿的容貌和年龄,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为全诗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等,将裴耀卿的一生比作一位历经磨难的旅人,既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又反映了他在政治舞台上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这首诗的中间部分主要关注了裴耀卿的政治生涯和政治理念。诗人通过对他的政治成就和贡献的赞美,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则转向了个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裴耀卿的评价和借鉴,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
这首诗通过对裴耀卿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它不仅体现了杜甫的个人才华和思想深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