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注释:
九门:长安城北的城门,这里指皇宫;谏议:谏官。
万里采风谣:形容旅途遥远。
关外:关塞之外;秋月:深秋时的月亮。
雁来:大雁南飞;杳杳:模糊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雁飞行的声音;木落:树叶落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崔拾遗峒江淮,即送崔峒去江淮。诗人在京城长安时,崔峒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崔峒赴任后,诗人作此诗以送之。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情感真挚自然。
首句点出友人即将远行的目的地——江淮一带。二、三两句写崔峒此行路途遥远,行期漫长。“万里”一词概括了崔峒所要经历的空间距离,“采风谣”则表明他此行是为了采集民间的歌谣,这既是实情,又是虚笔,暗示了他此次离京的缘由。“关外逢秋月”一句写崔峒在远离京都的边关外遇到了深秋时节的月亮。这里的“关外”指的是边关之外,也就是远离朝廷的地方。“逢”是遇到的意思,“秋月”则是指深秋时节的月亮,此时正值夜晚,月光皎洁明亮。“天涯过晚潮”则是说崔峒在边关外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看着晚潮逐渐退去,心中不免感到寂寞和思念。这里的“天涯”既指边关之外,也隐喻了他对朝廷的深深眷恋之情。“过晚潮”暗含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崔峒的孤独与无助。“雁来云杳杳”中的“云”指的是大雁,而“杳杳”则是指它们飞行时留下的声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大雁南飞时,天空中传来了它们悠扬的声音,但那种声音似乎显得有些遥远和模糊。“木落浦萧萧”一句中的“木落”则是指树叶凋零的景象,而“萧萧”则是指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暗喻着秋天的到来。这里的“浦”指的是河边,诗人用“萧萧”来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也是诗人对友人最深情的表达。“空怨他乡别”直接表达了崔峒离开京城后,诗人对他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遭遇的同情。“回舟暮寂寥”,则是说崔峒回到船上后,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船只轻轻摇荡的声音回荡在宁静的江面上。这句诗既表现了崔峒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崔峒的离别场景,并通过对其旅途艰辛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