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钜钟。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注释】
醉留东野:在杜甫的诗中多次提到李白和杜甫,如《梦李白二首》中有:“浮云不共老,世路有交谪,一遭忽异县,千岁同斯室”,这里的“忽”就是忽然的意思。又如《天末怀李白》中有:“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这里“故人”就是指李白。所以,“醉留东野”可以理解为作者因读李白、杜甫诗而感到怅惘,希望能与他们一样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因此留下并饮酒作诗。东野: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号杜陵野客。他一生坎坷,屡经沉沦,但始终未改其忧国忧民之心,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人影响极大。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二人皆以诗歌名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宏大;杜甫诗则淳朴厚重,情调沉郁深沉。二人都是唐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诗仙”。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我与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怎么能再追随杜甫呢?蹑:跟随。踪:踪迹,足迹。蹑踪:跟随某人的足迹。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杜甫晚年未能得到官职,却仍自称“龙钟老叟”。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晋书·王坦之传》:“年垂七十,鬓发皓然,齿落舌钝,音节涩迟,或时蹇劣,语声如牛鸣矣。”后用为典。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为人机智狡诈。自惭:惭愧。青蒿:即蒿菜,一种植物。长松:高大的松树。青蒿倚长松:比喻自己虽然才高学博,但仍不如松柏那样坚贞不屈。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qióng):低着头向杜甫请教,希望永远像马尾毛虫那样忠实地追随他。駏蛩:马尾毛虫,又名蚑行(qíng),俗称马尾蚓、蛣蟞子,是一种爬行的小动物,身体细长。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jiǎn)撞巨钟:杜甫不肯回心转意,就像一根小木棒去撞击大铁钟一样毫无作用。筳:短柄圆头小斧头。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我甘愿像一团飘浮的云彩,随杜甫升天而去;但愿杜甫化作一条龙,飞腾于万里长空。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天下四方的人都在追赶着杜甫,但我与杜甫之间却无法相见。
【赏析】
此诗乃诗人追悼杜甫之作。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自己与杜甫是同时代之人,怎敢再追随其后!“东野”句,是说杜甫虽不能出仕做官,却仍自称“龙钟老叟”。下二句写韩愈的为人机智狡猾,自己则惭愧不如松柏。“低头拜”四句,写诗人俯首向杜甫请教,希望永远像马尾毛虫那样忠实地追随他。“不回头”四句是写诗人决心追随杜甫到底,即使被贬到天涯海角,也决无怨言。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杜甫的崇敬之情。杜甫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感情激越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形象逼真动人,堪称千古绝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的年代,面对国家危难,他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参与平定战乱。后来,他辗转流离于各地,生活困顿,但他始终不忘忧国忧民,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而且至今仍然被世人所传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杜甫还关注民生疾苦,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广大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杜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