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注释】:
1、曾江口:指湘江的江口。
2、屈曲:曲折。
3、林间:树林中间。
4、致身:被任用。落南蛮:被贬谪到南方蛮荒之地。
5、茫然:失意的样子。
6、无路何能还:没有出路,怎么能回去呢?
【译文】:
我乘船在湘江上漂泊,已经忘记了回家的道路,曲折地穿过茂密的树林,只听见溪流潺潺的流水声。
我的处境也很窘困,但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我被贬谪到了南方蛮荒的地方,心中感到十分失意。
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没有道路,怎么能够回去呢?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谪居湘江之滨时的情怀之作。
首联写诗人在旅途中忘却了归途,迷失了方向。“忘”,是全诗的关键。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然心系故乡,所以才会“舟行忘故道”。他之所以能够忘记归途,是因为他在江边遇到了一位老渔翁。这位老渔翁不仅告诉他正确的归途,而且向他推荐了一处可以歇脚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稍作停留,便继续他的旅程。然而,尽管他已经找到了一条通往家乡的路,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过于专注于自己的行程,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变化。这种“舟行忘故道”的状态,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也揭示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
颔联写诗人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诗人在树林中徘徊了很久,试图找到回家的路。然而,他并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注意的事物。这时,他听到了溪水的潺潺声。溪水的声音似乎在告诉他,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然而,诗人却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这是因为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这一部分描绘了诗人在树林中迷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颈联写诗人在树林中感到迷茫和失落。诗人在树林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却始终未能找到回家的路。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前进。这时,他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孩正在奔跑着向这边跑来。诗人急忙上前询问情况。这个小孩告诉诗人,他的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而他自己则被留在了这里。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尾联写诗人在树林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诗人在树林中徘徊了很久,最终决定放弃前进,选择留在这个地方。他觉得这样至少可以让他的父亲知道他的下落,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来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也清楚自己并不适合这里的生活环境,也无法适应这里的文化习俗。因此,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命运的安排。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树林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它既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困惑,也揭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