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同一舍,三身同一室。
一切恶知识,总见弥陀佛。
【注释】
四性:指“色”、“受”、“想”和“行”四种烦恼;同一舍:指一切烦恼的体性,即“空”。
三身:指“法身”(佛身)“报身”(应世之身)和“化身”(如来等)。同一室:指一切烦恼所构成的“识阴”,即“心”。
一切恶知识:指一切世俗的、迷惑人的认识。
弥陀佛:佛教称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本愿力主。
【赏析】
这首诗从修行的角度来谈修习佛法的要领。诗中说,一切众生的烦恼都是一种空,而这种空就是佛的本性。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以佛为师,向佛学习,达到成佛的目的。
首句提出修习佛法的关键——要认识到烦恼的空性,即一切烦恼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修行。
次句进一步解释,一切众生都有三身:一个是“法身”,代表佛的本体;一个是“报身”,是佛的应世之身;一个是“化身”,是佛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的形象。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佛的存在,但归根结底,都是空性的体现。
第三句指出,一切众生都应当以佛为师,向佛学习。因为,佛已经证悟了一切烦恼的空性,并以此作为修行的目标。通过学习佛的智慧,可以超越世俗的迷惑,获得解脱。
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只要能够认识到一切烦恼的空性,并以佛为师,向佛学习,就可以实现成佛的目的。这是一种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的表现,也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