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君子有病,在于没有内在的修养而只追求外在的装饰,也有内在修养而不追求外在的装饰。如果只有外在的修饰而没有内在的修养,那就是在设下陷阱,祸害会有多大;如果有内在的修养而不追求外在的修饰,那是在焚烧梓木、毁坏玉石一样,耻辱会有多大!于是就有了切磋琢磨、镞砺栝羽等方法,圣人认为这些很重要。豆卢生,是具有内在修养的人,所以我喜欢他,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志向。然而他常常因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忧虑,忧愁地游历诸侯寻求衣食之源,这本来是他有内在修养的表现。但是不能专心致力于学习,修饰外表的事情还没有做到很大,我希望子以《诗》、《礼》为冠履,以《春秋》为衣带,以图史为佩饰,琅然的玉器相撞发出的声音,煌煌如山龙华虫一样的采色陈列着,那么揖让周旋于宗庙朝廷就是可以做到的了。可惜我没有俸禄吃穿在世上,不能够充分体现我的志愿,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姑且希望他早日返回家乡,所以写此诗并作序。

这首诗是作者送豆卢生南游时的一篇序言。作者借豆卢生有内修之资而外无饰之弊来比喻那些有内在修养的人,却因不注重外在形象的修饰而失去机会,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状况的不满和担忧。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豆卢生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专志于学、内外兼修,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