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题目为《原道》。诗中阐述了作者对道家、儒家、法家等多种学派的理解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学派的态度和看法。

作者开篇明确指出了“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这两句强调了仁爱和正义在人生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通过对各种学派的阐述,进一步阐释了自己对于“道”、“德”的看法。他认为,道家和儒家等学派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追求道德和正义的表现。同时,他也指出了道家和儒家等学派的局限性,认为他们的观点过于狭隘,不能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开始转向对其他学派的评价。他认为,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他批评了道家的“小仁义”,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同时也批评了儒家的“小道德”,认为这种观点同样无法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他认为,这些学派的观点都过于主观和片面,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

作者再次回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上。他认为,真正的道德和正义应该是超越各种学派的,应该是一种普遍的真理。因此,他提倡一种“合仁与义”的道德观,认为这是天下的普遍真理。同时,他也反对那些只注重某一派别观点的人,认为他们只是片面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理念。

这首诗通过探讨各种学派的特点和局限性,表达了他对道德和正义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道德和正义应该是超越各种学派的,是一种普遍的真理。同时,他也反对那些只注重某一派别观点的人,认为他们只是片面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辨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