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蔚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苍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要语言精炼。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明确题目要求;二是要注意关键词语;三是要注意诗句的翻译;四是要注意赏析的内容,一般从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意境营造、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示例1:
“咸阳之南”,点明地点(咸阳)。“剑阁”,地名(蜀郡剑阁县),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境内。“五千里”写剑阁距离咸阳有五千里之长。“见云峰”写望见远处云山如屏。“崔嵬”指山峰高耸入云。“前”,指前面。“横断”,即横列断开。“倚青天而中开”指直插云天的剑门关雄壮挺拔地矗立在那里。“松风萧飒瑟”,“萧飒瑟”形容松林中风吹松涛声。“蔚”,形容茂盛繁盛的样子。“巴猿”,指南方少数民族的猿猴。因秦岭以南地区属巴国故地,故称“巴猿”。 “相哀”,相互悲叹。“飞湍走壑”,“湍”,急流,水波激荡的样子。“走壑”,指水流奔涌。“洒石喷阁”,指瀑布从山崖上倾泻下来。“汹涌”,形容水势浩大。“惊雷”,形容水声轰鸣。“送佳人兮此去”指送别亲人远行。“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意思是问什么时候你才能回来呢?我盼望着你平安归家!“我沉吟兮叹息”指我深深地感叹、叹息。“苍波之东注”指黄河向东流入大海。“悲白日之西匿”悲叹太阳向西沉没。 “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指鸿雁离别了燕子而发出秋天的声音,云雾缭绕着秦州而傍晚降临。“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意即如果那一轮明月出现在剑阁之上啊,我俩就可以在这里举杯饮酒,互相思念。
【答案2:
示例2:
“咸阳之南”、“剑阁”,地名,都写出了游子所处之地。“五千里”,极言其距离之遥远。“见云峰之崔嵬”,写所见之景。“崔嵬”是高大的意思,此处用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突出其险峻。“前”字,点出游人所处的方位,表明他正在向前看。“横断”,即横列断开。“倚”字写出剑门关雄壮挺拔地矗立在那里。“上则松风萧飒瑟”,是说山上松林中风吹松涛声。“蔚”字形容茂盛繁盛的样子,表现了松树生长茂密的情景。“相哀”,相互悲叹。“飞湍走壑”,“湍”字写出急流的水波。“走”、“涌”二字写出了水流奔涌的情形,也写出了山间瀑布的壮观场面。“洒石喷阁”,形容瀑布从山崖上倾泻下来。“汹涌”,形容水势浩大。“惊雷”,形容水声轰鸣。“送佳人兮此去”指送别亲人远行。“复何时兮归来?”意思是问什么时候你才能回来呢?“望夫君兮安极?”意思是我盼望着你平安归家!”“我沉吟兮叹息”,我深深地感叹、叹息。“苍波之东注”,指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悲白日之西匿”悲叹太阳向西沉没。 “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指鸿雁离别了燕子而发出秋天的声音,云雾缭绕着秦州而傍晚降临。“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意即如果那一轮明月出现在剑阁之上啊,我俩就可以在这里举杯饮酒,互相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