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冷泉亭记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余杭刺史白居易记
钱塘县西南二十里有冷泉,泉性至寒,地近湖岸,土人以为瑞应。
自唐元和以来,刺史多治其处。
今刺史尹愔,新除浙东观察使,将往履之,而余又在此州,遂作《冷泉亭记》。
越王性好山水阴晴,每岁一登理棹,以八月五日为最盛,故时人称八月半焉。
是夜,清风澄波,与白鸥、黑云相映发,亦复佳绝。
然此二者,皆烟霭所蒙蔽;至于水月交辉,乃有尽时;不可得而常也。
余既来观,又望久之,方知造物者之用心精巧如此,而受之天者乃尔徒寡耶!
若夫山树野卉,虫鸣新草,似未闻已往,而未尝不与此境相发舒;盖能与人嬉游娱悦。
使是君之心开,则无涯之乐盈;不使是君之心惑,则虽乐未尝极已。
如月之于水,如风之于山,可使导达而不眩,可使高深而不骇。
余尝谓:乐人之乐,忧人之忧,吾尝得之矣;感发于外而形于中,吾常得之矣。
独于冷泉一事,未始忘怀于胸中,且遗之笔砚,不能自已者也。
盖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炎凉害欲,物之性也;其实一也,君子安可以违心而行邪?
吾尝求诸声律,考之于卦象,玩之于日月经纪。
盖思其同而思其异,思远而思近,思静而思动,思藏而思露。
如是者久,然后吾之性情志意得也;然后吾之说礼乐得也。
吾于是乎有感矣。
昔太史公书孔子之言曰:“古者富贵者送人以珠玉,贫贱者送以鹿皮。”
后世用其事为谄谀,而不知古人之意深矣!
夫珠玉非贵者所得好也,然而世人慕贵者之好而争进之;岂知贵者之所好者,未必果珠玉也。
今尹侯将行,吾又在此,恐或后于道路,故为之作记。
且吾闻之曰:“仁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崇饰外诱,不如端洁之内修也;珍玩滋味,不如淡泊之以养真也。
吾又闻之曰:“大匠不雕其朴,圣人不巧其情。”
夫以拙朴为巧者之恶,不以巧而成者之恶也。
吾又闻之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百物生焉。”
夫神之于人也,不召而自来,不求而生,为之者无益,不为之者无损;唯圣人而后可呼而不行者耳。
尹侯其试修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