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悲夫!余观三国之君,咸能推诚乐土,忍垢藏疾,从善如不及,闻谏如转规。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届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若令登不早卒,休以永年,神器不移于暴酷,则彭蠡衡阳,未可图也。

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初备之南也,樊、邓之士,其从如口。比到当阳,众十万馀。操以五千之卒,及长坂纵兵大击,廊然雾散,脱身奔走。方欲远窜用鲁肃之谋,然投身夏口。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然备数困败而意不折。终能大起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武侯既没,刘禅举而弃之。睹谯周之懦词,则忿愤而忘食;闻姜维之立事,又慷慨而言口。惜其功垂成而智不济,岂伊时丧?抑亦人亡,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

三国论
历史分析,探寻三国时期政治与军事智慧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呜呼悲夫!余观三国之君,咸能推诚乐土,忍垢藏疾,从善如不及,闻谏如转规。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届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若令登不早卒,休以永年,神器不移于暴酷,则彭蠡衡阳,未可图也。
  • 译文
    三国论
    三国的君主都能够真诚地享受土地,忍受困难和疾病,对善言如不及,听进劝谏如转舵般迅速。他们分割山河建立王国是理所当然的。孙权继承父兄遗留的事业,委托周瑜等人的良策,请求吕蒙的命令,怜惜鲁肃的才能而不加惩罚,贤子诸葛瞻进谏而得以入主蜀都。因此能够向南开拓交趾,驱使五岭地区的士卒;向东到海隅,合并百越地区的兵力。拥有五千里的土地,十万人的武装力量。如果刘备早早去世,刘备就不会长寿,神器也不会被残暴的人所夺取,那么彭蠡、衡阳就难以谋取了。
  1.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呜呼悲夫!余观三国之君,咸能推诚乐士,忍垢藏疾,从善如不及,闻谏如转规:指三国时期的君主们普遍具备诚信仁爱、忍耐宽容、乐于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改正错误等品质。
    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指出这些君主通过分割领土建立国家来称霸天下的做法是合理的。
    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指孙权承接父亲的遗志和兄弟们的遗愿,委托周瑜等人制定良好的计划,请求得到吕蒙的忠诚支持,并惋惜鲁肃才能不被重用。
    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父亲死后提出建议,使得他能够继续辅佐蜀汉政权。
  •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对三国时期君王的分析,展现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智慧和决策力。文章首先指出三国之君都具有诚信仁爱的品质,能够容忍困难和疾病,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接着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分割领土建立国家来称霸天下的做法,以及孙权如何继承父兄的遗志,委托周瑜等人制定良好的计划,请求得到吕蒙的支持并惋惜鲁肃才能不被重用。最后提到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父亲死后提出建议,使得他能够继续辅佐蜀汉政权。文章不仅对三国时期的君主进行了评价,还揭示了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和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