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其下大石离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游黄溪记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其下大石离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注释:
- 北之晋:往北到晋国(今山西省)
- 西适豳:往西到达豳地(今陕西省)
- 东极吴:向东到达吴地(今江苏省)
- 南至楚越之交:向南到达楚国和越国的交界处
- 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其中有许多有名的山水州城
- 永最善:黄永地区最好
- 环永之治:黄永地区的治理
- 北至于浯溪:向北直到浯溪
- 西至于湘之源:向西直到湘江的源头
- 南至于泷泉:向南延伸到泷泉
- 东至于黄溪东屯:向东延伸到黄溪的东屯
- 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其中有许多有名的山水村庄
- 黄溪最善:黄溪最好
- 黄神祠:黄神祠堂
- 两山墙立:两座山峰并立
- 若剖大瓮:像切开一个大瓮一样
- 侧立千尺:侧面直立着一千尺高
- 黛蓄膏渟:青色的液体积聚
- 来若白虹:好像白色的彩虹
- 沉沉无声:静静地没有声音
- 有鱼数百尾:有数百条鱼在这里聚集
- 方东向立:正在朝东方站立
- 自是又南数里:此后又向南走了几里
- 地皆一状:土地都是相同的状况
- 树益壮:树木更加茂盛
- 石益瘦:石头更加瘦削
- 水鸣皆锵然:水流的声音都清脆悦耳
- 又南一里:再向南走一里
- 大冥之川:大冥川
- 山舒水缓:山势舒缓,水流平稳
- 有土田:有土田
-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黄神在人世间的时候,居住在这个地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黄溪时的景象和感受。诗人从北至南,经过不同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了黄溪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对山川、水流、植被、动物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黄神传说的描绘,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的热爱与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