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这首诗是关于子产不破坏乡校的描述。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 —— 我思念古代的人,他们是伊尹和郑国的贤人。
  2.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 他们在国家中推行礼仪,但人民并不安定于他们的教育。他们去乡间的学校游玩时,群众喧哗嘈杂。
  3.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 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就可以停止。他说:“有什么可怕的,只要能够成就美好的事情。难道需要很多的话吗?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做好事我去做,做坏事我避开。好的坏的都有,我在这里看。”
  4.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 既然乡校没有被毁掉,那么郑国就能得到治理。
  5.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 在周朝兴盛的时候,有老人会请求发言;当它衰落的时候,诽谤者的监督就出现了。成功和失败的迹象是非常清晰的,是可以看见的。
  6.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 这就是子产,他的执政之道是如此的高尚,他没有得到机会施展,只治理了一国内的事务。如果真诚地遵循这样的道理,就能成为天下的君王。他的政令畅通无阻,传播到没有边际的地方。唉呀!为什么四海之中没有君主只有臣子呢?是谁继承他的意志呢?我在思考古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子产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的看法和期待。子产作为一位贤明的政治家,他的做法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即尊重民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诉求,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治理的目的。他的行动不仅影响了当时的郑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诗中的“维是子产,执政之式”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子产行为的赞美和尊敬。他认为子产的行为代表了治国理政的正确方法,这种精神对于后世的政治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中的“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和反思。他认为社会的混乱主要是由于缺乏君主和臣子的协调与合作,这暗示了作者对于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的期望。

“我思古人”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于古代智者的思考和怀念之情。他通过回顾历史人物的智慧和行为,试图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提供借鉴。

这首诗通过对子产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学习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