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且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且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注释】箕子:古代一位名叫箕子的仁人。大人: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蒙难:遭受灾难。法授圣:传授法律,使君主圣明。化及民:以道德教化百姓。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名受辛,暴虐无道。大法:指重要的法度和规范。周人:指后来的周朝人民,因为箕子被周人所封。彝伦:传统的伦理秩序。洪范:《尚书》中的一篇,其中包含了许多治国的基本原则。朝鲜: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德:道德。无陋:没有局限或不足。夷:这里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得其正:得到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箕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箕子品德和贡献的高度赞扬。诗中通过对箕子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箕子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同时,诗歌还强调了箕子的道德教化作用,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