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虖!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笔下的历史人物

  1. 箕子简介
  • 商朝末年贤臣箕子,因劝谏纣王不听而被囚禁。
  • 虽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最终建立功业。
  1. 作品背景
  • 《箕子碑》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旨在赞颂箕子。
  • 当时箕子庙尚存,作者以庙为背景书写碑文。
  1. 内容解析
  • 文章开篇提出三个立身处世原则:蒙难、传法、化民。
  • 详细阐述箕子如何坚守正道、传授治国之道和教化民众。
  1. 艺术手法
  • 采用排比和典故,展现箕子形象与事迹。
  •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箕子品德高尚。
  1. 历史意义
  • 反映作者对箕子的崇敬之情,彰显其道德品质。
  • 体现古代贤者精神,激励后人学习。
  1. 文化影响
  • 《箕子碑》收录于多部经典著作,流传至今。
  • 成为研究古代政治哲学和历史人物的宝贵资料。
  1. 现代启示
  • 当代仍有借鉴意义,如勇于坚持理想、传承智慧等。
  • 在现代社会中发扬箕子精神,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