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渌,浅而白,白者激石,禄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炉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诗句】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渌,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译文】
四明山的道士叶沈,拿出一幅古老的画卷。画中描绘了桃花源的场景。画上有一条溪流,溪名武陵源头。按照神仙的记载,这是灵洞三十六支中的一支。溪水的流向与江河相同,有的地方清澈碧绿,有的地方碧绿清澈,白色的水流冲击岩石,绿色的水流落在镜子里。在溪流南北两侧是山,山峰连绵不断,耸立而不险峻,郁郁葱葱但不浮华。山间夹道有成千上万棵树木,排列整齐如同拱手致敬,红艳鲜艳如同霞光,挺拔欲动,灿烂犹如舒展的笑容。山峦覆盖在水面下,草丛散落在垫子上。有鸾鸟的羽毛呈青绿色,有鹤的头顶呈现赤红色,有公鸡的羽毛呈玉石般的白色,有狗的身体呈现出金色。毛发茂盛、亭亭玉立,悠闲自得地站立着的人占十之八九。河岸北面有一道深深的岩门,上面挂着露水闪烁的屋宇,红色的栏杆环绕曲折,云雾缭绕的台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肌肤洁白如雪,穿着华丽的衣裳都背负着星星月亮的图案。河岸南面有人,他们的服饰像彩虹一样美丽,左右各有书童和玉女,头发竖起如同角一般站立着的就有十二人。看他们的样子,都是逍遥自在、神采飞扬的模样,仿佛是云雾中的一片景象,油然而生,忽然之间就消失了。

【赏析】
《录桃源画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画卷,画面中展现了溪流、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观。诗中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桃花源的宁静、美丽和神秘。诗人通过画卷中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如“鸾青其衿”、“鹤丹其顶”等,也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