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诗句解析

  • 养竹记:本诗主要讲述了养竹的经历和体会。

译文

竹子的形态如同贤者一样,它为什么能够成为君子眼中的理想呢?因为竹子本身坚固,坚固是用来树立德行的;君子看到竹子的根本,就会思考那些坚持善道而不动摇的人。竹子性格直率,直率是用来立身的;君子看到其性格,就会思考那些正直不偏倚的人。竹子内心空虚,空虚是用来体悟道的学问的;君子看到其心灵,就会思考应用虚怀若谷的态度来接受事物的人。竹子的节骨挺拔,挺拔是立志的象征;君子看到这些节骨,就会想到那些能够磨砺自己的名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保持一致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君子就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装饰。

贞元十九年春,白居易被选拔为进士,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他开始在长安寻找住所,最终在常乐里关相国的旧宅东亭找到了一个住处。第二天,他走到亭子的东南角,看到了丛生的竹子,枝叶枯萎,无声无色。他向关氏家族的老人们询问,才知道这里是相国亲手种植的。自从相国去世之后,其他人借用这个地方,于是砍伐筐篚的人络绎不绝,清扫帚的人也不断前来。这些被当作废材处理的竹子,再也没有长高了,数量也没有增加。还有各种普通的草木杂草丛生在其中,茂盛而茂密。白居易珍惜曾经受到过长者的栽培,却也被庸俗之人轻视,被剪伐丢弃得如此严重,但竹子的本质仍然保留着。于是,他清除杂草,除去粪壤,疏松土壤并封住底部。不花一整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作。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都有阴凉;风吹来时,也有清新的声音。竹子依山而建,郁郁葱葱,欣欣然地生长着,好像对白居易的到来感到感激和感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特性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竹子虽然被世俗所忽视,但它的内在品质和坚韧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诗中通过描绘环境、人物和动作等细节,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