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注释:《茶陵图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其中提到“茶陵”即是指生长在山谷之间的茶树。而“茗”,则是茶叶的一种,其味道苦涩,但对人体有益。

译文:在《茶陵图经》中记载了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以及茶叶对人体的好处。同时,《本草·木部》也详细介绍了茶叶的制作方法和功效。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

注释:《本草·菜部》是一本关于蔬菜的书籍,其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苦茶”的蔬菜,它生长在益州的川谷山陵道傍,即使严寒的冬季也能生存。此外,该书还解释了苦茶的名称和功效。

译文:在《本草·菜部》中描述了苦茶的生长环境和名称,并说明了其功效。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注释:《枕中方》是一本治疗疾病的方子集,其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苦茶”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苦茶和蜈蚣进行艾灸,以达到治疗瘘疮的效果。

译文:在《枕中方》中介绍了一种使用苦茶和蜈蚣进行治疗的方法,具体操作包括将这两种材料一起艾灸,然后用甘草汤冲洗患处,最后涂抹上末药进行治疗。

赏析:通过对《茶陵图经》、《本草·木部》、《本草·菜部》和《枕中方》的逐句释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对茶叶、蔬菜和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这些文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