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枥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策、交床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若援藟跻岩,引縆入洞,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䇲、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译文】
茶的制造方法,就像春天禁止烧火的时候,在野寺山园中采摘到新鲜的茶叶,然后把它们蒸熟、舂捣、烘干之后,又用棨(古代一种开闭门用的木棍)、朴(一种锄草工具)、焙、贯、相、穿、育等七件事来处理。这七件事都可以省去了,而用松枝、石上煮水的方法,把茶叶放在上面煎煮。这样煮出来的茶,香气扑鼻。煮水的器具,就像松树间、石头上可坐的地方一样,就那样摆列着,不用干薪鼎、枥之类的东西了;这样煮出来的茶,香味醇厚。如果看到泉水临着溪涧,那就用水方、涤方、漉水囊之类来过滤。如果只有五个人的话,那么茶叶可以磨成粉末来冲泡,那么罗废了;如果要攀援树木登上高处,从岩石中引线入洞,在山口烤制茶叶后将其磨碎,或者把纸张包起来合起来贮藏,那么碾、拂末等工序也省去。既然瓢、碗、札、熟盂、醝簋等器具都用一个篮子盛放,那么都篮也就省掉了。但是城镇中的王公贵族的门庭,二十四种用具缺了一项,茶就作不成了!
【赏析】
此诗是陆羽《茶经》“一之源”篇中的一节。它论述了唐代以前我国茶叶的制造工艺。
首句“其造具”,指茶叶的制作过程。如前所述,茶经·九之略中介绍了唐代以前我国茶叶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采、摘、蒸、揉、烘焙、筛选、炒制等七个步骤。这里只取其中一部分,以突出重点。“其造具”,指的就是这些步骤中的前五个步骤。
第二句“若方春禁火之时”,说明茶叶的采、摘时间是在春天。“方春”指春季之初,“禁火”即“封火”,指春季初寒时将一切火源封住不让使用。“禁火”是为了使土壤中的虫害得以减少。
第三句“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指出了茶叶的采集地是在山野的寺庙或山林的园林中。“丛手而掇”即随手拾取的意思。
第四句“乃蒸”,表明接下来要经过蒸制。蒸是一种使物体受热膨胀的技术,适用于许多物质的加工过程。
第五句“乃舂”,表明接下来要经过舂捣。舂是指用手击打或用杵捣。
第六句“乃以火干之”,表明接下来要经过烘烤。烘烤是将物体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的技术。
第七句“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指出接下来要用其他工具来替代上述七项工具。“棨、朴、焙、贯、相、穿、育”,即棨斧、朴刀、焙笼、贯绳、相钩、穿针和育婴器,这些均是古代用来处理植物的工具,在这里指代了前述蒸、舂、烘三种操作所需的工具。由于现代已不需要使用这些工具,所以“则”字之后省略了它们的作用。
第八句“其煮器”,指接下来要将蒸好的茶叶放入锅中烹煮。“煮器”即是炊具。
第九句“则具列”,指接下来要将炊具摆放整齐。“具列”即陈列、摆放整齐。
第十句“废用槁薪鼎枥之属”,表明接下来将不用干柴作为燃料,也不再用鼎、枥等炊具烹煮茶。“鼎枥之属”泛指各种炊具。
第十一句“风炉、灰承、炭挝、火策、交床等废”,表明接下来要使用风炉、灰承、炭挝(炭锤)、火策(火钳)、交床等炊具。风炉是一种利用风力产生热量的炊具,炭挝是一种用于敲打煤炭使之燃烧的炊具,火策是一种用于夹持火钳的炊具,交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炊具。“废”即废弃不用。
第十二句“若瞰泉临涧”,指接下来要将水倒入锅中烹煮。“瞰泉临涧”是说站在山涧旁向下俯视,看到泉水从山涧流过。这是对当时烹茶环境的描绘。
第十三句“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指出接下来要使用水桶或水壶来接水。“水方”是汲水的容器,“涤方”是用来冲洗容器的用具,“漉水囊”是过滤水中杂质的用具。因为现在有了专门的炊具和设备,所以这些用具都不再使用了。
第十四句“若五人己下”,是指人数少的情况下,可以将茶叶研磨成细粉后直接冲泡。“五人己下”即五六人以下。
第十五句“则罗废”,指出接下来要用筛子筛出茶叶中的粗渣。“罗废”即废弃用筛子。
第十六句“若援藟跻岩”,是指采摘茶叶时要攀缘岩石。因为采摘地点偏远,没有专门的工具,所以要依靠攀爬的方式采摘茶叶。“援藟跻岩”是说攀附藤蔓而上攀登岩石。这句与前一句相呼应,都是描述茶叶的采摘方式。
第十七句“引縆入洞”,是指将茶叶从山上引下山来。“引縆入洞”是说沿着山间的小路进入山洞。
第十八句“于山口灸而末之”,是指将茶叶放在山口烤制后磨成粉末。“灸而末之”是把烤制过的茶叶放在磨盘里研磨成粉末。
第十九句“或纸包合贮”,是指将茶叶装进纸袋密封好后再储存起来。这是对茶叶保存方法的改良。
第二十句“则碾、拂末等废”,是指接下来要用碾、拂等方法将茶叶磨成细粉。“碾”是用碾石碾压茶叶,使其变细;“拂末”是用刷子刷磨茶叶,使其变细。
第二十一句“既瓢碗、䇲、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是指所有的餐具都要用一个篮子来盛放。这里的“瓢”“碗”“䇲”“札”都是指餐具;“熟盂”“醝簋”都是指盛放食物的器皿。
第二十二句“则都篮废”,是指接下来要用篮子来盛放所有的物品。因为已经将所有的物品都装进了一个篮子里,所以就不需要再用另一个篮子来装了。
第二十三句“但城邑之中”,是指在城市中。因为城市里人口众多,所以需要用篮子来盛放所有的东西。
第二十四句“王公之门”,是指在贵族家中。因为贵族家中有专人负责烹制茶水,所以不需要自己动手去烹制茶水。
第二十五句“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是说如果缺少了一件茶具,那么就无法烹制出好的茶来。因为前面提到了二十四件茶具中有一件被废除了,所以现在没有了那个茶具,就无法烹制出好的茶来。这句话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