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太和五年岁次己亥十月乙丑朔十七日辛巳,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鄂岳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元相微之。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桢,出为人瑞,行业志略,政术文华,四科全才,一时独步。虽历将相,未尽谟猷,故风声但树于藩方,功利不周于夷夏。噫!苍生之不遇也,在公岂有所不足耶?《诗》云:「淑人君子,胡不万年?」又云:「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此古人哀惜贤良之恳辞也。若情理愤痛,过于斯者,则号呼抑郁之不暇,又安可胜言哉?呜呼微之!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今不复叙。至于爵禄患难之际,寤寐忧思之间,誓心同归,交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云。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过洛,醉别愁泪,投我二诗云:「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又曰:「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吟罢涕零,执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及公捐馆于鄂,悲讣忽至,一恸之后,万感交怀,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无以寄悲情,作哀词二首,今载于是,以附奠文。其一云:「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其二云:「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呜呼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泪,引酒再奠,抚棺一呼。《佛经》云:「凡有业结,无非因集。」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呜呼微之!言尽于此。尚飨。
【诗句解读】
“维太和五年岁次己亥十月乙丑朔十七日辛巳,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这是诗的开头,作者自述其身份与祭奠对象。“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鄂岳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元相微之”,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尊敬。
“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桢,出为人瑞,行业志略,政术文华,四科全才,一时独步。” 这些诗句描述了友人生前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意和惋惜。
“虽历将相,未尽谟猷,故风声但树于藩方,功利不周于夷夏。”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前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遗憾。
“噫!苍生之不遇也,在公岂有所不足耶?《诗》云:「淑人君子,胡不万年?」又云:「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此古人哀惜贤良之恳辞也。若情理愤痛,过于斯者,则号呼抑郁之不暇,又安可胜言哉?”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呜呼微之!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今不复叙。至于爵禄患难之际,寤寐忧思之间,誓心同归,交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云。” 这几句回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的岁月。
“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过洛,醉别愁泪,投我二诗云:「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又曰:「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吟罢涕零,执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 这几句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悲痛和不舍。
“及公捐馆于鄂,悲讣忽至,一恸之后,万感交怀,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哀悼。
“无以寄悲情,作哀词二首,今载于是,以附奠文。” 这几句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哀思之情。
“其一云:「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其二云:「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这两句是诗人为友人撰写的悼词,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
“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两人曾经用诗歌交流情感的美好回忆以及如今因生死相隔而产生的无奈和悲伤。
“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呜呼微之!”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
“六十衰翁,灰心血泪,引酒再奠,抚棺一呼。《佛经》云:「凡有业结,无非因集。」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他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其好友、曾任宰相的元稹所作的悼念之作。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口语和民歌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元稹生前的赞颂和对其去世的哀悼,表达了白居易对元稹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元稹生前的成就和贡献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
元稹在任宰相期间,曾致力于整顿吏治、改革科举制度等重要工作,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文章卓荦生无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