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封建论》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政治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对历史上的分封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赏析:

  1. 文章背景:《封建论》是在唐宪宗时期被创作出来的。当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他反思历史,批判现实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也提出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见解。

  2. 主题思想: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阐述分封制并非圣人的本意,它源于自然法则和人性本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导致了社会混乱和人民的痛苦。因此,作者主张应该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 论述方法:柳宗元在文章中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通过对古代圣王尧、舜、禹、汤等的叙述,来说明分封制的利弊。同时,他还运用了逻辑推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4. 观点鲜明:柳宗元在文章中明确表示,他认为分封制是导致国家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用“非圣人之意”来强调分封制与圣人治国的理念不符,从而凸显了他对现实制度的批判态度。

  5. 结构清晰:全文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从封建制的兴起到其带来的问题,再到改革的必要性,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6. 语言精炼:柳宗元的语言简洁有力,善于运用排偶和骈句,使得文章既有文采又不失庄重。他的措辞严谨,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唐朝文学的风格特点。

  7. 现实意义:在当代,虽然封建制的概念不再适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但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历史的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它可以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封建论》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政治洞察力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