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

(我观察现在那些与别人交往的人,热的时候依附他,冷的时候抛弃他,很少有能够象李清那样的人。世人只说“商人之间的交往”,唉!李清是商人,今天交往的人能有比李清更远大的志向吗?有幸的话,那么天下的贫困困苦、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就可以得到救助了。“商人之间的交往”难道不是太少了吗?有人说:“李清不是商人之间交往的人。”柳先生说:“李清居住在市集之中,但他并不是商人之间交往的人。然而居住在朝廷、官府、学堂、乡里以士大夫自居的人反争来与他交往,可悲呀!那么李清就不是只不同于商人之间交往的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李生序》一文的题辞。李清,字子长,号东山野客,宋太宗时进士,曾任秘书监。

李清生活在北宋仁宗嘉祐年间,这是一个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当时,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商业资本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发展,但社会各阶层对商业资本的发展却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交往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作者在序文中写到:“予尝考之先达前辈之书,未有言及于此者也。”可见李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兴的商人阶层崛起并逐渐壮大的时代。李清本人就是这一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他的交往范围也就比较广泛。他既在朝廷任职,又在官府中担任重要职务,还曾在学宫当教官,与许多官员、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人都把他当作自己结交的对象。李清之所以能够得到他们的欢迎,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改变国家的政治面貌。

李清的交友方式也是值得注意的。他与一些地位高官权贵交往时,虽然他们的地位很高,但李清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们唯命是从。相反,他认为这些权贵们只是利用他来实现自己的私利而已。因此,当他看到这些权贵们对他进行排挤、陷害时,就毫不客气地予以回击。这种正直的态度使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信任。

这首诗通过对李清交往范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趋炎附势、忘本逐利的行为的不满和鄙视。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