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诗句: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
译文:
乌氏家族的事迹被载入《春秋》、《世本》和《姓苑》,在莒国的后裔仍然保存着他们的名声,在齐国的后裔还有余庆、支鸣等人担任大夫。秦国的乌氏家族成员被封为大官。后来,乌家的子孙迁居江南的有家鄱阳,定居北方的有家张掖,有些人甚至成为异族首领。唐朝建立之初,卢察作为左武卫大将军,其实他是张掖人。他的孙子卢令望也担任了左领军卫大将军的职位。他的儿子卢蒙担任中郎将,他的儿子卢某去世后,卢蒙继承了他的遗志,被封为尚书,他的名字是承玼。
注释:
- 元和五年:这是事件发生的年份,也是卢从史开始参与昭义节度使的事务的时期。
- 卢从史:这是事件的主角,一位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人物。
- 昭义节度使:这是一个军事职务,反映了卢从史在地方上的军事影响力。
- 河阳节度使、张掖郡开国公、银青光禄大夫:这些是卢从史获得的荣誉和官职,显示了他的地位和功绩。
- 乌氏庙碑铭:这是关于卢从史的纪念碑,记录了他的历史贡献和家族荣耀。
- 《春秋》: 这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事件。
- 《世本》:这也是一部古代的历史书籍,记载了各种家族源流和重要人物。
- 张掖郡:这是卢从史的家族所在地,同时也是他获得许多荣誉的地方。
- 鄱阳、张掖、夷狄、中郎将:这些都是卢从史家族在不同地区的分支和影响范围。
- 尚书:这是卢从史家族中的一种官职,通常指朝廷中的高官。
赏析:
这首诗是对卢从史家族历史的回顾和赞颂。诗中通过对卢从史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获得的荣誉和地位的描述,展现了家族的辉煌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分支,诗人强调了家族的影响力和传承。此外,诗中提到的各种官职和荣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人和官员的评价标准。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家族荣耀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