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于是老幼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案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常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之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伸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下面是对《柳州罗池庙碑》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这是对罗池庙的介绍,说明这是一个纪念已故刺史柳侯庙。
  •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表明柳侯在担任刺史期间,对待百姓并不轻视,而是用礼法来引导。
  • “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描述了三年后,百姓们互相鼓励,认为虽然离京师很远,但是他们是皇帝的子民,希望柳侯能化育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民。
  • “于是老幼相教语,莫违侯令。”:表达了百姓们在教育自己的子孙时,都会遵循柳侯的命令。
  • “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说明了百姓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了柳侯的影响,他们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1. 关键词注释
  • “鄙夷”:轻视,鄙薄。
  • “矜奋”:勤奋努力。
  • “化服”:接受教化,成为良民。
  • “天氓”:皇帝的子民。
  1. 诗句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柳侯柳州实政、柳民之言的描写明说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表达了对柳侯政绩的认可和赞扬。
  • 暗言柳侯大材不为世用,替死者发泄不平。表达了对柳侯被贬谪后在柳州一段的政绩作了十分热情、充分的肯定和赞颂。
  • 写于长庆三年(823),即柳宗元死后三年,庙成之后的第二年。反映了作者对柳宗元的深厚感情。

《柳州罗池庙碑》通过描述柳侯在柳州的政绩和百姓对他的看法,表达了对柳侯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柳侯的描述,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