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宗元白:前时所枉文章,讽读累日,辱致来简,受赐无量。然窃观足下所以殷勤其文旨者,岂非深寡和之愤,积无徒之叹,怀不能已,赴诉于仆乎?如仆尚何为者哉!且士之求售于有司,或以文进,或以行,达者称之,不患无成。足下之文,左冯翊崔公先唱之矣,秉笔之徒,由是增敬;足下之行,汝南周颖客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夫如是,致隆隆之誉不久矣,又何戚焉?
古之道,上延乎下,下信乎上,上下洽通,而荐能之功行焉。故天子得宜为天子者,荐之于天;诸侯得宜为诸侯者,荐之于王;大夫得宜为大夫者,荐之于君;士得宜为士者,荐于有司。荐于天,尧舜是也;荐于王,周公之徒是也;荐于君,鲍叔牙、子罕、子皮是也;荐于有司而专其美者,则仆未之闻也,是诚难矣。古犹难之,而况今乎?独不得与足下偕生中古之间,进相援也,退相拯也,已乃出乎今世,虽王林国、韩长孺复生,不能为足下抗手而进,以取僇笑,矧仆之龌龊者哉!若将致仆于奔走先后之地,而役使之,则勉充雅素,不敢告惫。
诗句释义
28日,
宗元回信:
前些时候收到的您的文章,反复阅读了好几天,很荣幸收到您的来信,接受您的教诲,我感到非常荣幸。但仔细想来,您如此殷勤地表达对文章的欣赏和期待,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愤懑和孤独吗?这种无法诉说的情感促使我向您倾诉。那么,对于我这个人来说还有什么值得去做的呢?士人向有司呈献自己的作品,有的人通过文字获得成功,有的人通过行动获得认可。那些成功的人受到赞扬,并不担心没有成就。您的文字已经被左冯翊的崔公先所推崇,那些执笔的人因此而更加敬重您;您的行动已经被汝南的周颖客先称赞,那些在朝廷中行走的人都因您的名声而感到羡慕。既然您已经获得了这样高的声誉,又何必感到悲伤呢?
古之道,上延乎下,下信乎上,上下洽通,而荐能之功行焉。故天子得宜为天子者,荐之于天;诸侯得宜为诸侯者,荐之于王;大夫得宜为大夫者,荐之于君;士得宜为士者,荐于有司。荐于天,尧舜是也;荐于王,周公之徒是也;荐于君,鲍叔牙、子罕、子皮是也;荐于有司而专其美者,则仆未之闻也,是诚难矣。古犹难之,而况今乎?
独不得与足下偕生中古之间,进相援也,退相拯也,已乃出乎今世,虽王林国、韩长孺复生,不能为足下抗手而进,以取僇笑,矧仆之龌龊者哉!若将致仆于奔走先后之地,而役使之,则勉充雅素,不敢告惫。
译文
28日,宗元回复:您之前给我的作品,我读了又读,非常高兴能得到您的来信。但是看到您如此珍视并期待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因为心中充满了不满和孤单?这种情绪促使我向您倾吐心声。那么,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呢?自古以来,士人向有司呈献自己的作品时,有的人凭借文字获得成功,有的人通过行动获得认可。那些成功的人受到赞扬,并不担心没有成就。您的文字已经被左冯翊的崔公先所推崇,那些执笔的人因此而更加敬重您;您的行动已经被汝南的周颖客先称赞,那些在朝廷中行走的人都因您的名声而感到羡慕。既然您已经获得了这样高的声誉,又何必感到悲伤呢?
古之道,上延乎下,下信乎上,上下洽通,而荐能之功行焉。故天子得宜为天子者,荐之于天;诸侯得宜为诸侯者,荐之于王;大夫得宜为大夫者,荐之于君;士得宜为士者,荐于有司。荐于天,尧舜是也;荐于王,周公之徒是也;荐于君,鲍叔牙、子罕、子皮是也;荐于有司而专其美者,则仆未之闻也,是诚难矣。古犹难之,而况今乎? 独不得与足下偕生中古之间,进相援也,退相拯也,已乃出乎今世,虽王林国、韩长孺复生,不能为足下抗手而进,以取僇笑,矧仆之龌龊者哉!若将致仆于奔走先后之地,而役使之,则勉充雅素,不敢告惫。
注释
二十八日: 这是写信的日期。
前时所枉文章: “枉”在这里是错字纠正的意思,意为先前收到的错误信件。
讽读累日: 指反复阅读。
辱致来简: 受到你的来信的荣幸。
无量: 无限的赞美和尊重。
窃观足下所以殷勤其文旨者: 我私下观察你如此热情地对待你的文学作品的原因。
岂非深寡和之愤: 是否是因为深深的孤独和不满足?
积无徒之叹: 积累了无尽的叹息。
怀不能已: 心里无法平息。
赴诉于仆: 向你求助。
致隆隆之誉: 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又何戚焉: 又有什么可悲伤的?
古之道: 古代的道路或方法。
上延乎下: 向上延伸至下层。
下信乎上: 向下信任或尊敬上层。
上下洽通: 上下沟通顺畅。
而荐能之功行焉: 推荐人才的成功就在于此。
荐于天: 向天推荐某人。
周公之徒: 指的是周公这样的人物。
苟得与足下偕生中古之间: 如果能够与您共同生活在这个历史时期。
进相援也: 彼此帮助。
退相拯也: 彼此支持。
王林国、韩长孺: 王林国(汉初)和韩安国(西汉),他们是汉朝著名的忠臣。
不胜惭悚: 感到非常惭愧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诗中提到“古之道”,表明作者赞同一种古老的观念,即通过文学才能来提升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他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的不满和孤独是可以理解的。结尾的“苟得与足下偕生中古之间”表达了他对与友人共事的理想状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