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夫《尚书》之所记也,若君臣相对,词旨可称,则一时之言,累篇咸载。

如言无足纪,语无可述,若此故事,虽有脱略,而观者不以为非。爰逮中叶,文籍大备,必剪截今文,摸拟古法,事非改辙,理涉守株。故舒元所撰《汉》、《魏》等书,不行于代也。若乃帝王无纪,公卿缺传,则年月失序,爵里难详,斯并昔之所忽,而今之所要。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案《汲冢琐语》太丁时事,且为《夏殷春秋》。孔子曰:“疏记通知远,《书》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

{《尚书》与《春秋》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尚书》主要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与事迹,而《春秋》则是一部记载鲁国从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历史的著作

《尚书》简介: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由多篇短小的记言录组成。这些文献记录了上古至西周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治活动。其中如“尧典”讲述了帝尧时期的政治治理;“夏书”则包含了夏朝的法律、政治和军事等内容。

《春秋》简介:

《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这部书不仅记录了政治事件,还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视为中国史学的开山之作。

《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研究上古时期政治思想和法制的重要资料。而《春秋》作为历史叙事的典范,它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件,展现了孔子对当时及后世历史观的深刻见解,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尚书》与《春秋》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石,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