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

至孔子观书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删其善者,定为《尚书》百篇。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

推此三说,其义不同。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至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贡》一篇,唯言地理,《洪范》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

”`
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观书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删其善者,定为《尚书》百篇。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推此三说,其义不同。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至今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贡》一篇,唯言地理,《洪范》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

译文:
自古以来的帝王们都在编撰文献典籍,其中《外篇》已经讲得很全面了。从古到今,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各种历史著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对这些著作进行分析和评论,形成了六个主要流派:第一是《尚书》派,第二是《春秋》派,第三是《左传》派,第四是《国语》派,第五是《史记》派,第六是《汉书》派。现在我将简要介绍这些流派的含义,并将它们列为《尚书》派。因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易经》上说:“黄河流出了图画,洛河流出了文字,古代的圣人便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效仿。”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尚书》的起源是非常久远的。

注释:《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编辑整理而成。它包括了从虞朝到汉朝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被孔子挑选并编辑成《尚书》一书,共分为10篇。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法令,对臣子有所教导和指导。

赏析:
这段文字是《史通·内篇·六家第一》的开篇部分,作者刘知几概述了中国古代史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各个流派的特点。通过引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和《汉书》等古籍中的经典内容,展示了中国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文章不仅强调了史书的重要性和功能,还体现了古代学者们对于历史编纂工作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对这些历史典籍的分析,作者展现了中国史学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