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史记·陈涉世家》,称其子孙至今血食。《汉书》复有《涉传》,乃具载迁文。案迁之言今,实孝武之世也;固之言今,当孝明之世也。事出百年,语同一理。即如是,岂陈氏苗裔祚流东京者乎?斯必不然。《汉书》又云:“严君平既卒,蜀人至今称之。”皇甫谧全录斯语,载于《高士传》。夫孟坚、士安,年代悬隔,至今之说,岂可同云?夫班之习焉,其非既如彼;谧之承固,其失又如此。迷而不悟,奚其甚乎!

何法盛《中兴书·刘隗录》称其议狱事具《刑法说》,依检志内,了无其说。

既而臧氏《晋书》、梁朝《通史》,于大连之传,并有斯言,志亦无文,传仍虚述。此又不精之咎,同于玄晏也。

寻班、马之为列传,皆具编其人姓名如行状。尤相似者,则共归一称,若《刺客》、《日者》、《儒林》、《循吏》是也。范晔既移题目于传首,列姓名于传中,而犹于列传之下,注为《列女》、《高隐》等目。苟姓名既书,题目又显,是则邓禹、寇恂之首,当署为《公辅》者矣;岑彭、吴汉之前,当标为《将帅》者矣。触类而长,实繁其徒,何止《列女》、《孝子》、《高隐》、《独行》而已。

史通·内篇·因习第十八又《史记·陈涉世家》,称其子孙至今血食。《汉书》复有《涉传》,乃具载迁文。案迁之言今,实孝武之世也;固之言今,当孝明之世也。事出百年,语同一理。即如是,岂陈氏苗裔祚流东京者乎?斯必不然。《汉书》又云:“严君平既卒,蜀人至今称之。”皇甫谧全录斯语,载于《高士传》。夫孟坚、士安,年代悬隔,至今之说,岂可同云?夫班之习焉,其非既如彼;谧之承固,其失又如此。迷而不悟,奚其甚乎!
何法盛《中兴书·刘隗录》称其议狱事具《刑法说》,依检志内,了无其说。
既而臧氏《晋书》、梁朝《通史》,于大连之传,并有斯言,志亦无文,传仍虚述。此又不精之咎,同于玄晏也。
寻班、马之为列传,皆具编其人姓名如行状。尤相似者,则共归一称,若《刺客》、《日者》、《儒林》、《循吏》是也。范晔既移题目于传首,列姓名于传中,而犹于列传之下,注为《列女》、《高隐》等目。苟姓名既书,题目又显,是则邓禹、寇恂之首,当署为《公辅》者矣;岑彭、吴汉之前,当标为《将帅》者矣。触类而长,实繁其徒,何止《列女》、《孝子》、《高隐》、《独行》而已。
根据这段文本,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又《史记·陈涉世家》,称其子孙至今血食”
    译文:在《史记》中,陈涉的后代被提到至今仍然能够享受到祭祀。

  2. 注释与赏析:这里的“血食”通常指的是祖先的祭祀活动,表明陈涉家族的后代至今仍受尊崇,有祭祀活动。

  3. 诗句:”《汉书》复有《涉传》,乃具载迁文”
    译文:在《汉书》中,也有关于陈涉的传记,详细记载了司马迁的文字。

  4. 注释与赏析:《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汉代的历史和文化。此处强调了《汉书》中关于陈涉传记的详尽程度,显示了司马迁文字的重要性和影响。

  5. 诗句:”案迁之言今,实孝武之世也;固之言今,当孝明之世也”
    译文:根据司马迁的话来看现代,实际上发生在孝武帝的时代;而根据班固的话来看现代,应当是在孝明帝的时代。

  6. 注释与赏析:通过比较两人的话及其对应的时代背景,作者指出了两位历史学家的论述具有不同的视角和时间参照点,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政治立场或观察角度。

  7. 诗句:”事出百年,语同一理”
    译文:事情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但是讲述的道理却是相同的。

  8. 注释与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中的不变性,即使事件发生在很久之前,人们依然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分析当前的情况。

  9. 诗句:”即是然,岂陈氏苗裔祚流东京者乎?斯必不然”
    译文: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陈氏的后代继续在东京(指东汉)统治吗?这一定不是真的。

  10. 注释与赏析: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传承和继承问题的质疑,暗示了对陈氏家族能否继续在东汉维持权力的怀疑。这可能反映了对历史连续性的一种哲学或政治上的反思。

  11. 诗句:”《汉书》又云:严君平既卒,蜀人至今称之”
    译文:据《汉书》记载,严君平去世后,直到今天蜀人也还在称赞他。

  12. 注释与赏析:《汉书》是东汉时期的重要史书,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前代人物的评价和后世的传说。这里提到了严君平逝世后仍然受到尊敬,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贤者的怀念和敬仰。

  13. 诗句:”皇甫谧全录斯语,载于《高士传》”
    译文:皇甫谧完整地收录了这段话,并将其载入《高士传》。

  14. 注释与赏析:皇甫谧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高士传》收录了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和评价。这里说明《高士传》可能是对这段话的进一步整理和传播。

  15. 诗句:”夫孟坚、士安,年代悬隔,至今之说,岂可同云?”
    译文:即使司马相如和班固他们的年代相隔很远,现在的说法难道可以完全相同吗?

  16. 注释与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历史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17. 诗句:”班之习焉,其非既如彼;谧之承固,其失又如此”
    译文:班固的学习方式和他的做法,和孟坚(司马相如)相比是如此的不同;皇甫谧继承班固的做法,又有他的不足之处。

  18. 注释与赏析:通过对比班固和皇甫谧的处理方式,作者批评了两位学者在继承传统和改革上的不足,暗示了他们在学术或文化传承上的局限性。

  19. 诗句:”迷而不悟,奚其甚乎”
    译文:如果迷失了方向而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那是多么的糟糕啊!

  20. 注释与赏析:最后这句话是对前面批评的总结和升华,鼓励人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能力,避免在学习和研究中迷失方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