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内史李德林著论,称陈寿蜀人,其撰《国志》,党蜀而抑魏。刊之国史,以为格言。案曹公之创王业也,贼杀母后,幽逼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而寿评皆依违其事,无所措言。

刘主地居汉宗,仗顺而起,夷险不挠,终始无瑕。方诸帝王,可比少康、光武;譬以侯伯,宜辈秦缪、楚庄。而寿评抑其所长,攻其所短。是则以魏为正朔之国,典午攸承;蜀乃僣伪之君,中朝所嫉。故曲称曹美,而虚说刘非,安有背曹而向刘,疏魏而亲蜀也?夫无其文而有其说,不亦凭虚亡是者耶?

习凿齿之撰《汉晋春秋》,以魏为伪国者,此盖定邪正之途,明顺逆之理耳。

而檀道鸾称其当桓氏执政,故撰此书,欲以绝彼瞻乌,防兹逐鹿。历观古之学士,为文以讽其上者多矣。若齐冏失德,《豪士》于焉作赋;贾后无道,《女史》由其献箴。斯皆短什小篇,可率尔而就也。安有变三国之体统,改五行之正朔,勒成一史,传诸千载,而籍以权济物议,取诫当时。岂非劳而无功,博而非要,与夫班彪《王命》,一何异乎?求之人情,理不当尔。

诗句翻译:

  1. 隋内史李德林撰写的论著称,陈寿是蜀地人,他编撰的《三国志》偏向蜀汉而贬低魏国。这部著作被收录进国史,并作为格言广为传播。 (隋内史李德林所著的论著中提到陈寿是蜀地人,并认为他在编纂《三国志》时偏袒蜀汉而贬低魏国。)
  2. 曹公开创王业的时候,残害母亲后事,幽禁逼迫君主,罪过比田常百倍,祸患超过王莽千倍。(曹公即曹操,开创了王业。此处描述了曹公的一些行为和其带来的后果)
  3. 文帝在军队中没有武力,却好奢侈,残忍杀害贤良,疏远骨肉之亲。(这里描述的是汉文帝的一些事情)
  4. 刘主居住在汉宗,顺从时势而起,不屈不挠,始终无瑕。与帝王相比,可比少康、光武;与诸侯伯相比,应当与秦缪、楚庄一样。(这里将刘主与其他帝王进行比较)
  5. 寿评贬斥其所长,攻击其所短。这就像以魏国为准朔的国家,典午就是由魏国继承的;蜀乃僭伪之君,中朝所嫉恨。所以曲称赞魏,虚说刘非,哪有背曹向刘,疏魏亲蜀的呢?如果文章有文采却没有内容,岂不是凭空捏造吗?(这里批评了史官陈寿对魏国的赞美和对蜀汉的诋毁)
  6. 习凿齿撰写《汉晋春秋》时,认为魏是伪国,这是确定是非的途径,明辨顺逆的道理罢了。(这里指出习凿齿的看法)
  7. 檀道鸾称他在桓氏执政时期,因此撰写此书,想要断绝那些观望的人,防止这场逐鹿之战。(这里提到檀道鸾撰写书籍的目的)
  8. 纵观古代的学者,为他们的文章讽谏他们的上位者有很多。比如齐冏失德,《豪士》就为此作赋;贾后无道,《女史》就献上箴言。这些都是简短的小篇,可以随意完成。怎么会改三国的体制,改五行的正朔,编写成一部史书,传颂千载呢?却以此借重权谋来应对舆论,取法于当时。难道这不是劳而无功,博而不要领,与班彪的《王命》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寻求人情世故,按理不应该是这样。(这里批评了历史学者们的写作风格和他们的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