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扬子云之草《玄》也,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浩博,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贻厥后来?
盖摸拟之体,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异,二曰貌异而心同。何以言之?盖古者列国命官,卿与大夫有别。必于国史所记,则卿亦呼为大夫,此《春秋》之例也。当秦有天下,地广殷、周,变诸侯为帝王,目宰辅为丞相。而谯周撰《古史考》,思欲摈抑马《记》,师仿孔《经》。其书李斯之弃市也,乃云“秦杀其大夫李斯”。夫以诸侯之大夫名天子之丞相,以此而拟《春秋》,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当春秋之世,列国甚多,每书他邦,皆显其号。至于鲁国,直云我而已。如金行握纪,海内大同,君靡客主之殊,臣无彼此之异。而干宝撰《晋纪》,至天子之葬,必云“葬我某皇帝”。且无二君,何我之有?以此而拟《春秋》,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撰写的一篇重要著作,旨在探讨历史书写中模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借鉴前人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史学水平。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 夫述者相效:这里提到,自古以来历史学家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
- 自古而然:意思是这种模仿行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 故列御寇之言理也:指的是列子的话,因为列子是古代哲学家,他的学说被后人视为理论的典范。
- 则凭李叟:这里的“李叟”可能是指李耳,即老子,老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扬子云之草《玄》也:指的是扬雄,他著有《太玄经》,对《易经》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和阐述。
- 全师孔公:这里的“孔公”可能是指孔子,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学者。
- 符朗则比迹于庄周:指的是符朗的作品模仿了庄子的风格。
- 范晔则参踪于贾谊:范晔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贾谊的影响。
- 况史臣注记:在这里,史臣指的是古代的历史编纂者,他们的注释和注解对于理解历史文本至关重要。
- 其言浩博:指的是史臣的作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 若不仰范前哲:如果不能够超越前人的学问和智慧,就没有办法为后来的人留下更有价值的遗产。
- 译文对照: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杨子云之草《玄》也,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浩博,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贻厥后来?
- 关键词注释:
- 史臣(史官):古代负责编写历史文献的官员。
- 模拟(模仿):学习他人的作品并尝试复制其风格或内容。
- 相效:相互效仿。
- 唐、虞:指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个朝代,代表古代文明的高峰。
- 古文尚书: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通常被认为是最早的书面记录形式之一。
- 世犹淳质:指时代风气简朴,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
- 文从简略:文字表达简练,但含义丰富。
- 备体:完备的形式,指全面且细致的表现。
- 悠悠邈矣:形容历史悠久,无法追溯。
- 赏析:
- 《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是刘知几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写作的一种反思和批评。他提出,尽管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史学家,但他们的学术成就往往是由后来者学习和继承的。通过这种方式,历史的传承得以延续,使得后代学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 文中提到的列御寇、老子和扬雄等人物,都是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的言论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知几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强调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在历史写作中需要避免的错误,如盲目模仿而不加区分地使用前人的话语和思想。
- 此外,刘知几还提到了史臣在撰写史书时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研究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叙述。这体现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历史学严谨态度的重视。
- 创作背景:
- 《史通》是中国古典史学批评著作,成书于唐代,作者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这部作品不仅是刘知几个人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历史学发展过程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刘知几通过这部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书写的理论和方法,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写作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对这一部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知几的历史观和学术追求,以及他在史学领域的贡献。
- 相关作品推荐:
- 《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所著,描述了商人的活动和财富的积累。
- 《汉书·艺文志》:班固所作,总结了汉代的图书分类和目录体系。
- 《后汉书·文苑传》:范晔所著,记载了东汉时期的文人和他们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