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吴均《齐春秋》,每书灾变,亦曰:“何以书?记异也。”夫事无他议,言从己出,辄自问而自答者,岂是叙事之理者邪?以此而拟《公羊》,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且《史》、《汉》每于列传首书人名字,至传内有呼字处,则于传首不详。

如《汉书?李陵传》称陇西任立政,“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夫上不言立政之字,而辄言“字立政曰少公”者,此省文,从可知也。至令狐德棻《周书》于《伊娄穆传》首云“伊娄穆字奴干”,既而续云太祖“字之曰:‘奴干作仪同面向我也。’”夫上书其字,而下复曰字,岂是事从简易,文去重复者邪?以此而拟《汉书》,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昔《家语》有云:“苍梧人娶妻而美,以让其兄。虽则为让,非让道也。”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史书中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名字的表述方式。首先,诗人引用了吴均《齐春秋》中的例子,指出在叙述灾变事件时,作者通常会说“何以书?记异也。”这表示史书中的记载往往是记录奇异的事情,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接着,诗人以《公羊传》为例,认为《公羊传》虽然表面上与史书相似,但实际上却是貌同而心异。

在叙述人物名字时,诗人提到了《汉书》和《史》《汉》的做法。《汉书》在列传开头会写上人物的名字,但在传记中有提到某人字的时候,会在列传的开头不详述。如《汉书·李陵传》中提到陇西任立政,但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而是说他叫“字立政曰少公”。这种做法是为了省去重复的叙述,使文章更为简洁明了。

诗人提到了令狐德棻的《周书》中关于伊娄穆的描述,他在《伊娄穆传》开头写道“伊娄穆字奴干”,然后又提到太祖称他为“奴干作仪同面向我”。这说明在书写人物名字时,有时候为了简化叙述,作者会选择省略掉名字,直接使用字的形式来称呼。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史书中对人物名字的处理方式以及叙事方法的差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诗人表达了对史书写作风格的理解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