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扬子《法言》曰:“士有姓孔字仲尼”,其文是也,其质非也。如向之诸子,所拟古作,其殆苍梧之让,姓孔字仲尼者欤?盖语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

必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此韩子所以著《五蠢》之篇,称宋人有守株之说也。

世之述者,锐志于奇,喜编次古文,撰叙今事,而巍然自谓《五经》再生,《三史》重出,多见其无识者矣。

惟夫明识之士则不然。何则?所拟者非如图画之写真,镕铸之象物,以此而似彼也。其所以为似者,取其道术相会,义理玄同,若斯而已。亦犹孔父贱为匹夫,栖皇放逐,而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亦何必居九五之位,处南面之尊,然后谓之连类者哉!

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自晋已降,景慕者多,有类效颦,弥益其丑。

诗句

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
又扬子《法言》曰:“士有姓孔字仲尼”,其文是也,其质非也。如向之诸子,所拟古作,其殆苍梧之让,姓孔字仲尼者欤?盖语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

译文

又扬雄的《法言》说:“士有姓孔字仲尼”,这是文章上的称赞,但本质并非如此。就像以前那些诸子,他们模仿古代的作品,难道不是像被遗弃的孩子一样的苍梧氏那样放弃吗?俗话说“时代不同,事情也就不同,事情不同,准备的方法也不同”。

注释

  • 扬雄: 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法言》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 《法言》: 扬雄所著的一部哲理性著作,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宗教等诸多问题,其中“士有姓孔字仲尼”即是指扬雄自己。
  • : 指古代知识分子或学者。
  • 姓孔: 指孔子(孔丘),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 字仲尼: 指孔子的儿子,字仲尼,是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文是也,其质非也: 文中的称赞与本质不符。
  • 向之诸子: 指的是先前那些效仿古代作品的学者们。
  • 所拟古作: 模仿或仿造古代的作品。
  • 殆苍梧之让: 意指这些学者们如同放弃的苍梧氏一样,失去了自我。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 意思是指随着时代的变化,事物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应对事物的方法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 先王之道: 古代圣王制定的道德规范和治理国家的原则。
  • 韩子: 指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五蠢》之篇: 《五经》中的一部分,包括《易》、《诗》、《书》、《礼记》、《春秋》,是儒家经典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 宋人有守株之说: 出自《韩非子》,讲述了一个宋国人因为偶然得到一只兔子而放弃了耕作的故事,用来比喻坐等偶然机会的人。
  • 巍然自谓《五经》再生,《三史》重出: 形容这些人自认为他们的学说或创作能够重新赋予古代经典以生命,或者能够像《三史》这样的历史书籍一样被重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学者的不同追求,批判了那些仅仅模仿古代作品而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行为。诗中提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强调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指出,真正的学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重视继承传统的理念,但同时也鼓励创新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