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文虽缺略,理甚昭著,此丘明之体也。至如叙晋败于邲,先济者赏,而云:“上、中、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夫不言攀舟乱,以刃断指,而但曰“舟指可掬”,则读者自睹其事矣。至王劭《齐志》述高季式破敌于韩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归,槊血满袖”。夫不言奋槊深入,击刺甚多,而但称“槊血满袖”,则闻者亦知其义矣。以此而拟《左氏》,又所谓貌异而心同也。

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从晋已降,喜学《五经》。夫史才文浅而易摸,经文义深而难拟,既难易有别,故得失亦殊。盖貌异而心同者,摸拟之上也;貌同而心异者,摸拟之下也。然人皆好貌同而心异,不尚貌异而心同者,何哉?盖鉴识不明,嗜爱多僻,悦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张所以致讥于鲁侯,有叶公好龙之喻也。袁山松云:“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夫拟古而不类,此乃难之极者,何为独阙其目乎?呜呼!自子长以还,似皆未睹斯义。后来明达,其鉴之哉!

这首诗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中对历史写作的一个评论。他批评了一些历史作品在模仿古代史书时,表面上的相似性掩盖了内容的空洞和不真实,从而表达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史通·内篇·模拟第二十八:这是《史通》这本书的第二十八个部分,专门讨论了史书的模拟问题。

  • 盖文虽缺略:尽管文字简略,但道理十分明显。

  • 丘明之体:指的是孔子(丘明)的史学风格。

  • 叙晋败于邲:描述晋国在邲地之战中的失败。

  • 先济者赏:指最先渡河的人会得到奖励。

  • 舟中之指可掬:比喻渡河的士兵手中握着的兵器像手可捧握的小树枝一样。

  • 王劭《齐志》:南朝齐代历史学家王劭所著的《齐志》。

  • 高季式破敌于韩陵:高季式在韩陵之战中击败敌人。

  • 追奔逐北:追击逃兵直至北方。

  • 夜半方归:晚上才回来。

  • 槊血满袖:用长矛杀死的敌人鲜血溅满了衣袖。

  • 貌异而心同者:外表与内在有差距但本质相似的模仿。

  • 貌同而心异者:外表相同但内在不同的模仿。

  • 摸拟之上:模仿上的典范。

  • 貌同而心异者:外貌相同但内心不同的模仿,即“貌同而心不同”的模仿。

  • 袁山松云:“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袁山松认为写书有五个困难。

  • 类:《史记》和《汉书》等古代史书的模仿。

  • 似史:表面看起来像古代史书的作品。

  • 憎夫真史:讨厌真正的史书。

  • “子张所以致讥于鲁侯”,引自孔子弟子曾子的话,意思是孔子因鲁国国君鲁哀公喜好华而不实的礼制而感到讽刺。

  • 叶公好龙:比喻那些表面喜欢某事物的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欣赏它。

  • 袁山松认为,“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写书有五个难点。

  • 拟古而不类:模仿古代史书但不类似。

  • 此乃难之极者:这是最难的事情之一。

  • 其鉴之哉:希望后人能有所借鉴。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刘知几对历史写作中模仿古人风格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作者只是简单地模仿古人的风格,而忽略了对历史的深入分析和真实记录,那么这样的历史作品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刘知几强调,真正的历史应该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面貌,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模仿。这也是他对后世学者的一种期待和警示,鼓励他们在学习古代文献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避免盲目地追随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