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

【原诗】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
【译文】
小时候我就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很早就开始学习文学。年龄尚小就已经开始接受《古文尚书》的学习。
【注释】:

  1. 奉庭训:接受父亲的教诲。
  2. 游文学:学习文学。
  3. 年在纨绮:年纪尚小就开始学习。
  4. 便受:即开始学习。
  5. 《古文尚书》:是古代的文献,指先秦时期的《书经》,又称《书传》或《书说》。

【赏析】:
此句描述了作者自幼接受父亲教育的情况,并表达了对早年学习的怀念之情。通过“奉庭训”和“早游文学”,描绘了作者从小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成年,并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诗】:
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
【译文】
我常常觉得古文的言辞艰涩复杂,难以理解其意义,即使多次遭受严厉的批评,我的学业也并没有因此而成功。
【注释】:

  1. 苦其辞艰琐:经常觉得古文的言辞艰涩复杂。
  2. 难为讽读:难以理解其意义。
  3. 屡逢捶挞:多次受到严厉的批评。
  4. 其业不成:学业并没有因此而成功。
  5. 捶挞:严厉的批评。
  6. 其:代词,指前文的“古文”。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在学习古文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古文的艰涩和复杂是作者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他对此感到苦恼和困惑。尽管经历了多次批评和挫折,但他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放弃,这体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原诗】:
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
【译文】
我曾经听我的父亲给兄弟们讲述《春秋左氏传》,每次听完都会停下来听他们讲解。等到讲解结束时,我就为他们讲解这些内容。因此我暗自感叹:“如果这些书也能像这样讲解得如此清晰易懂的话,那我就不会懈怠了。”
【注释】:

  1. 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传》的注疏。
  2. 家君:对父亲的敬称。
  3. 诸:泛指兄弟中的其他人。
  4. 为诸兄讲:给兄弟们讲解。
  5. 每废书而听:每次都会停下手中的书去倾听。
  6. 逮讲毕:等到讲解结束后。
  7. 为诸兄说之:为我和其他兄弟们解释这些内容。
  8. 窃叹曰:私下里感叹地说。
  9. 若使:假如……都这样。

【赏析】:
此诗句反映了作者在学习《春秋左传》时,得到了父亲的指导和帮助。作者通过聆听父亲的讲解,对《春秋左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古文的乐趣和价值。此外,作者还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原诗】:
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
【译文】
我的父亲很欣赏这个主意,于是我开始学习《左传》。一年之后,我已将这本书完全学通。那时候我只有十二岁。
【注释】:

  1. 先君:指父亲。
  2. 奇其意:非常赞赏这个想法。
  3. 授以:授予。
  4. 期年:一年。
  5. 讲诵:学习、背诵。
  6. 年甫十有二:刚过十二岁。

【赏析】:
此句展现了作者在学习《左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父亲的认可和支持,作者开始了自己的古文学习之路,并在一年内掌握了这本书的内容。这不仅是个人学习的成就,也是家庭支持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