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未谕,其类尤多,静言思之,莫究所以。岂“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

者欤?将“某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者欤?如其与夺,诸谢不敏。

又世人以夫子固天攸纵,将圣多能,便谓所著《春秋》,善无不备。而审形者少,随声者多,相与雷同,莫之指实,榷而为论,其虚美者有五焉。

案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汲冢所记,皆与鲁史符同。至如周之东迁,其说稍备;隐、桓已上,难得而详。此之烦省,皆与《春秋》不别。又“获君曰止。”“诛臣曰刺,”“杀其大夫曰杀,”“执我行人”,“郑弃其师,”“陨石于宋五。”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之所修者,但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有何力哉?加以史策有阙文,时月有失次,皆存而不正,无所用心,斯又不可得而殚说矣。而太史公云:夫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其虚美一也。

诗句:昔孔宣父以大圣之德,应运而生,生人已来,未之有也。

译文:孔子(孔宣父)以伟大的圣人之德,顺应时代而生,自从有人类以来,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人。

注释:“孔宣父”是孔子的尊称,“大圣之德”指孔子的伟大德行,“应运而生”表示孔子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生人已来”即从孔子出现到现在。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孔子伟大人格和成就的赞扬,强调了孔子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即不仅要看其成就,还要看其品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