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谓不然,则何者称为劝戒者哉?儒者苟讥左氏作《传》,多叙《经》外别事。
如楚、郑与齐三国之贼弑,隐、桓、昭、哀四君之篡逐。其外则承告于彼,其内则隐讳如此。若无左氏立《传》,其事无由获知。然设使世人习《春秋》而唯取两《传》也,则当其时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阙如,俾后来学者,兀成聋瞽者矣。
且当秦、汉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故其记事也:当晋景行霸,公室方强,而云屠岸攻赵,有程婴、杵臼之事;鲁侯御宋,得俊乘丘,而云庄公败绩,有马惊流矢之祸;楚、晋相遇,唯在邲役,而云二国交战,置师于两棠;子罕相国,宋睦于晋,而云晋将伐宋,觇哭阳门;鲁师灭项,晋止僖公,而云项实齐桓所灭。《春秋》为贤者讳;襄年再盟,君臣和叶,而云诸侯失政,大夫皆执国权。其记时也:盖秦缪居春秋之始,而云其女为荆平夫人;韩、魏处战国之时,而云其君陪楚庄葬马;《列子》书论尼父而云生在郑穆公之年;扁鹊医疗虢公,而云时当赵简子之日;栾书仕于周子,而云以晋文如猎,犯颜直言;荀息死于奚齐,而云观晋灵作台,累棋申诫。
《史通·外篇·申左第五》逐句释义及赏析
原文
如谓不然,则何者称为劝戒者哉?儒者苟讥左氏作《传》,多叙《经》外别事。
若楚、郑与齐三国之贼弑,隐、桓、昭、哀四君之篡逐。其外则承告于彼,其内则隐讳如此。若无左氏立《传》,其事无由获知。然设使世人习《春秋》而唯取两《传》也,则当其时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阙如,俾后来学者,兀成聋瞽者矣。
且当秦、汉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故其记事也:当晋景行霸,公室方强,而云屠岸攻赵,有程婴、杵臼之事;鲁侯御宋,得俊乘丘,而云庄公败绩,有马惊流矢之祸;楚、晋相遇,唯在邲役,而云二国交战,置师于两棠;子罕相国,宋睦于晋,而云晋将伐宋,觇哭阳门;鲁师灭项,晋止僖公,而云项实齐桓所灭。《春秋》为贤者讳;襄年再盟,君臣和叶,而云诸侯失政,大夫皆执国权。
其记时也:盖秦缪居春秋之始,而云其女为荆平夫人;韩、魏处战国之时,而云其君陪楚庄葬马;《列子》书论尼父而云生在郑穆公之年;扁鹊医疗虢公,而云时当赵简子之日;栾书仕于周子,而云以晋文如猎,犯颜直言;荀息死于奚齐,而云观晋灵作台,累棋申诫。
译文
如果说不是这样,那么什么被称为劝戒呢?儒家如果批评左氏作《传》多叙述《经》以外的其他事情。
楚国、郑国和齐国的贼弑事件,隐公元年、桓公元年、昭公元年、哀公元年这四位国君的篡逐事件。对外则告知对方,对内则隐瞒此事。如果没有左氏的《传》,这些事情就无法了解。但是,如果世人只学习《春秋》而只取用两《传》,那么当时二百四十年的行事就茫然不明了,使后来学者成为聋子瞎子。
在秦朝和汉朝时期,《左氏》未被采用,于是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等著作中关于黄河的议论没有遵循依据。因此,他们记载事情是这样的:当晋景公称霸,公室方强的时候,却说屠岸攻赵,有程婴、杵臼的故事;鲁侯抵抗宋国,得到骏乘丘,却说庄公失败,有马匹惊慌而射箭的祸事;楚国和晋国在邲地相遇,只在邲役上说两国交战,设置军队于两棠;子罕担任宰相,宋国对晋国友好,却说晋国将要讨伐宋国,观察哭墙。鲁军消灭项国,晋国制止僖公的行动,却说项实是齐桓公所灭。《春秋》为贤者讳;襄年两次结盟,君臣和睦,但说诸侯失政,大夫们掌握国家大权。
他们的记载时间是这样的:秦缪居春秋之初,却说他的女儿是荆平夫人;韩、魏处在战国之世,却说他们的君主陪伴楚庄王埋葬马;《列子》书中论述尼父,却说他在郑穆公那一年出生;扁鹊治疗虢公时,却说是在赵简子的日子;栾书侍奉周子时,却说他用晋文公打猎的方式,当面指责他的直臣;荀息死后,却说他是在观看晋灵王建造高台时死去;鲁师消灭项国后,晋国阻止僖公的行动,却说是项实是齐桓公所灭。《春秋》是为贤者隐讳;襄公两次结盟,君臣和睦,但说诸侯失政,大夫们都掌握国家大权。
注释
- 如谓不然:“如果(这不是)这样”的意思。
- 何者称为劝戒者哉:“什么被称为劝戒呢?”的疑问。
- 儒者苟讥左氏作:“儒家如果批评左氏(编写《左传》)作。”
- 多叙《经》外别事:“多叙述《春秋》(经文)以外的其他事情。”
- 当晋景行霸:“当晋景公称霸的时候”。
- 公室方强:“公室强大”。
- 屠岸攻赵:“屠岸攻击赵国的事件”。
- 有程婴、杵臼:“有程婴和杵臼的故事”。
- 鲁侯御宋:“鲁侯抵抗宋国”。
- 得俊乘丘:“获得了骏乘丘”。
- 庄公败绩:“庄公失败”,即“遭遇失败”。
- 马惊流矢之祸:“马匹惊慌而射箭的祸事”。
- 楚、晋相遇:“楚国和晋国在邲地相遇”。
- 二国交战:“两国交战”。
- 置师于两棠:“在两棠放置军队”。
- 以晋文如猎:“晋国文公像打猎一样”。
- 觇哭阳门:“观察哭泣阳门”。
- 鲁师灭项:“鲁军消灭项国”。
- 晋止僖公:“晋国制止僖公的行动”。
- 荀息死于奚齐:“荀息死于奚齐”。
- 观晋灵作台:“观看晋灵王建造高台”。
- 累棋申诫:“连珠般告诫”。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左传》作为史书的记录特点及其对历史事件的处理方式。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示了《左传》如何通过详细叙述来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左传》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选择性叙述可能带来的历史解读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