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公、穀作《传》,重述《经》文,无所发明,依违而已。其短四也。《汉书》载成方遂诈称戾太子,至于阙下。隽不疑曰:昔卫蒯聩得罪于先君,将入国,太子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遂命执以属吏。霍光由是始重儒学。案隽生所引,乃《公羊》正文。如《论语》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夫子不为也。何则?父子争国,枭獍为曹,礼法不容,名教同嫉。而《公羊》释义,反以卫辄为贤,是违父子之教,失圣人之旨,奖进恶徒,疑误后学。其短五也。若以彼三长,校兹五短,胜负之理,断然可知。

必执二《传》之文,唯取依《经》为主。而于内则为国隐恶,于外则承赴而书,求其本事,大半失实,已于《惑经》篇载之详矣。寻斯义之作也,盖是周礼之故事,鲁国之遗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旧制而已。至于实录,付之丘明,用使善恶毕彰,真伪尽露。向使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盖语曰:仲尼修《春秋》,逆臣贼子惧。又曰:《春秋》之义也,欲盖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寻《春秋》所书,实兼此义,而《左传》所录,无愧斯言。此则《传》之与《经》,其犹一体,废一不可,相须而成。

诗句:

及公、穀作《传》,重述《经》文,无所发明,依违而已。

译文:

直到公羊高和谷梁俶作《春秋传》,只是重复叙述了《春秋经》的文意,没有什么新的见解和阐发,只是敷衍应付而已。

注释:

  • 公羊高: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曾注解《春秋》。
  • 谷梁俶: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曾注解《春秋》。
  • 《春秋》: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周朝的历史。
  • 《春秋传》:公羊高和谷梁俶注解《春秋》的著作。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春秋传》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首先,诗人通过“及公、穀作《传》,重述《经》文,无所发明,依违而已。”这一句,描绘了公羊高和谷梁俶在注释《春秋》时的情况。他们只是简单地重复了《春秋经》的文句,没有进行深入的阐发和发展。接着,诗人通过“其短四也”这一句,列举了《春秋传》的四个缺点。其中,第一点是“无所发明”,即缺乏创新;第二点是“依违而已”,即态度敷衍;第三点是“短四也”,即有四个缺点;最后一点是“其短五也”,即还有五个缺点。最后,诗人通过“寻斯义之作也,盖是周礼之故事,鲁国之遗文”这一句,指出了《春秋传》的创作来源和历史背景。它实际上是周公制定礼仪的故事,也是孔子在鲁国留下的文献成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