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语曰:“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沈。”又曰:“一物不知,君子所耻。”

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

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主上有大家之号,师人致儿郎之说。凡如此例,其流甚多。必寻其本源,莫详所出。阅诸《齐志》,则了然可知。由斯而言,劭之所录,其为弘益多矣。足以开后进之蒙蔽,广来者之耳目。微君懋,吾几面墙于近事矣,而子奈何妄加讥诮者哉!

皇家修《五代史》,馆中坠稿仍存。皆因彼旧事,定为新史。观其朱墨所图,铅黄所拂,犹有可识者。或以实为虚,以非为是。其北齐国史,皆称诸帝庙号,及李氏撰《齐书》,其庙号有犯时讳者,即称谥焉。至于变世祖为文襄,改世宗为武成。苟除兹“世”字,而不悟“襄”、“成”有别。诸如此谬,不可胜纪。

盖语曰:“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沈。”又曰:“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主上有大家之号,师人致儿郎之说。凡如此例,其流甚多。必寻其本源,莫详所出。阅诸《齐志》,则了然可知。由斯而言,劭之所录,其为弘益多矣。足以开后进之蒙蔽,广来者之耳目。微君懋,吾几面墙于近事矣,而子奈何妄加讥诮者哉!

皇家修《五代史》,馆中坠稿仍存。皆因彼旧事,定为新史。观其朱墨所图,铅黄所拂,犹有可识者。或以实为虚,以非为是。其北齐国史,皆称诸帝庙号,及李氏撰《齐书》,其庙号有犯时讳者,即称谥焉。至于变世祖为文襄,改世宗为武成。苟除兹“世”字,而不悟“襄”、“成”有别。诸如此谬,不可胜纪。

注释:

  1. 盖语曰:“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沈。” - 这句话引用了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如果不对现代有所了解和学习,那么就像沉入海底一样,无法与现代交流和进步。
  2. 又曰:“一物不知,君子所耻。” - 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一个事物,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耻辱。
  3. 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 - 这意味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需要通过广泛地学习来增长知识和见识。
  4. 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主上有大家之号,师人致儿郎之说。凡如此例,其流甚多。 - 这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语言习惯,如称呼不同地域的人为“汉”或“羌”,以及使用“易臣以奴,呼母云姊”等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根据时代背景和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
  5. 必寻其本源,莫详所出。阅诸《齐志》,则了然可知。 - 这表示需要追溯这些习惯的起源,并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清晰的认识。
  6. 由斯而言,劭之所录,其为弘益多矣。足以开后进之蒙蔽,广来者之耳目。 - 从这里可以看出,邵所收集的内容对于后人有很大益处。他的作品可以帮助后来的学者开阔眼界,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7. 微君懋,吾几面墙于近事矣,而子奈何妄加讥诮者哉!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某人的不满和指责。他认为这个人过于挑剔和批评他人,甚至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8. 皇家修《五代史》,馆中坠稿仍存。皆因彼旧事,定为新史。观其朱墨所图,铅黄所拂,犹有可识者。或以实为虚,以非为是。其北齐国史,皆称诸帝庙号,及李氏撰《齐书》,其庙号有犯时讳者,即称谥焉。 - 这里描述了皇家修编五代历史的情况。馆中保留了一些旧稿,被用来编写新的史书。观察这些手稿,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和特点。有时人们会将一些事实当作虚构的东西,而另一些人则会将一些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在撰写北齐国的史书时,有时会用皇帝的名字来称呼他们的庙号。当李氏撰写《齐书》时,为了避免冒犯某些禁忌而使用了不同的谥号名称。
  9. 至于变世祖为文襄,改世宗为武成。苟除兹“世”字,而不悟“襄”、“成”有别。 - 这里提到了对历史人物名字的误用问题。有时人们会改变历史上皇帝的名字,比如把世祖改为文襄,或者把世宗改为武成。如果去掉“世”字,人们却不明白“襄”和“成”有什么区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