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史(六条)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错综乖所,分有失宜,则彩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观班氏《公孙弘传赞》,直言汉之得人,盛于武、宣二代,至于平津善恶,寂蔑无睹。持论如是,其义靡闻。必矜其美辞,爱而不弃,则宜微有改易,列于《百官公卿表》后。庶寻文究理,颇相附会。以兹编录,不犹愈乎?又沈侯《谢灵运传论》,全说文体,备言音律,此正可为《翰林》之补亡,《流别》之总说耳。如次诸史传,实为乖越。陆士衡有云:“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信矣哉!

其有事可书而不书者,不应书而书者。至如班固叙事,微小必书,至高祖破项垓下,斩首八万,曾不涉言。李《齐》于《后主纪》,则书幸于侍中穆提婆第,于《孝昭纪》则不言亲戎以伐奚,于边疆小寇无不毕纪,如司马消难拥数州之地以叛,曾不挂言,略大举小,其流非一。

诗翻译和注释

诗句:

夫盛服饰者,以珠翠为先;工缋事者,以丹青为主。至若错综乖所,分有失宜,则彩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

译文:

穿着华丽的衣服,珍珠和翡翠是首要选择;从事绘画的人,以丹青为主。如果图案错综杂乱、不合适,那么虽然色彩鲜艳繁多,却缺少精巧之处。


赏析

1. 对历史书写的强调

在这首诗中,刘子玄首先提出了“盛服饰者”与“工缋事者”的不同需求。他主张在记录历史时,应当重视细节与精确性,如使用珍珠翡翠作为装饰,以及精细的丹青绘画。这反映了他对历史的细致入微的重视,强调了历史书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对错误与缺陷的批评

他指出了历史写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如果历史记载中的图案错综杂乱且不适当,那么其作品即便色彩斑斓也难以达到完美的效果。这里刘子玄批评了一种现象,即部分历史书写可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容的真实与准确性。这种批评体现了他的史学观念——真正的历史书写应当追求真实、准确,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华美。

3. 史家应有的责任

刘子玄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学家的期望:历史学家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历史书写才能既准确又有价值。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子玄对历史书写的深刻见解,还体现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史通》中关于历史书写的诸多观点,从而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史学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