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其列传之叙事也,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或以河清事迹擢居襄代。故时日不接而隔越相偶,使读者瞀乱而不测,惊骇而多疑。嗟乎!因斯而言,则自古著书,未能精谠,书成绝笔,而遽捐旧章。遂令玉石同烬,真伪难寻者,不其痛哉!

○周书

今俗所行周史,是令狐德棻等所撰。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繁。

寻宇文初习华风,事由苏绰。至于军国词令,皆准《尚书》。太祖敕朝廷他文,悉准于此。盖史臣所记,皆禀其规。柳虬之徒,从风而靡。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夫适俗随时之义。苟记言若是,则其谬逾多。爰及牛弘,弥尚儒雅。即其旧事,因而勒成。务累清言。罕逢佳句。

而令狐不能别求他述,用广异闻,唯凭本书,重加润色。遂使周氏一代之史,多非实录者焉。

解析:

1 诗句:

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或以河清事迹擢居襄代。    
  • 注释: “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可能意味着某些传记记录了武将如何平定臣子和将领的投降,“或以河清事迹擢居襄代”可能指的是一些传记记载了通过特定的河流(例如黄河的水清)来提拔人才或者显示政绩的事件。
  • 赏析: 这个部分指出了史书中的一些不真实之处,如对战争的胜利描述,或是通过自然现象来展示政治成就,这可能会误导读者。
  1. 译文:
有时,他们记录的是武将如何平定臣子的归顺,    
有时,他们记录的则是通过河水变清来提升某人的功绩。    

译文与原文对照:

  • 第一句:“有时,他们记录的是武将如何平定臣子的归顺,” 对应原文中的 “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
  • 第二句:“有时,他们记录的则是通过河水变清来提升某人的功绩。” 对应原文中的 “或以河清事迹擢居襄代”。

赏析:

这段译文试图捕捉原文的意思,同时也尽量保持了语言的连贯性。这种翻译方式试图平衡原文的直接和生动描述,同时确保译文仍然能够传达出原文的意图。然而,由于原文中的叙述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如对战争胜利的描述、对自然现象作为政治工具的运用),这样的翻译可能需要读者自己进行一定的推断和理解。整体上,译文试图捕捉并反映原文中的情感和主题,但在某些地方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或调整以适应目标读者群的期待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