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暴易暴,古人以为嗤。如彦渊之改魏收也,以非易非,弥见其失矣。而撰《隋史》者,称澹大矫收失者,何哉?且以澹著书方于君懋,岂唯其间可容数人而已,史臣美澹而讥劭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其斯之谓矣!
○别传(九条)
刘向《列女传》云:“夏姬再为夫人,三为王后。”夫为夫人则难以验也,为王后则断可知矣。案其时诸国称王,唯楚而已。如巫臣谏庄将纳姬氏,不言曾入楚宫,则其为后当在周室。盖周德虽衰,犹称秉礼。岂可族称姬氏而妻厥同姓者乎?且鲁娶于吴,谓之孟子。聚麀之诮,起自昭公。未闻其先已有斯事,礼之所载,何其阙如!又以女子一身,而作嫔三代,求诸人事,理必不然。寻夫春秋之后,国称王者有七。盖由向误以夏姬之生,当夫战国之世,称三为王后者,谓历嫔七国诸王,校以年代,殊为乖剌。至于他篇兹例甚众。故论楚也,则平王与秦穆同时;言齐也,则晏婴居宋景之后。今粗举一二,其流可知。
诗句: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译文:夏姬三次成为王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最终,夏姬与申公巫臣私奔到了晋国。
赏析:这首诗是《列女传》中对夏姬的描述,通过历史典故来展现夏姬的美貌和魅力。诗中提到夏姬三次成为王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这体现了她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说明夏姬的魅力足以让男性为之倾心,甚至争夺其地位。最后,诗以夏姬与申公巫臣私奔到了晋国作为结尾,暗示了夏姬的命运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