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细柳,映粉墙、垂丝轻袅。正岁稍暖律风和,装点后苑台沼。见乍开、桃若燕脂染,便须信、江南春早。又数枝、零乱残花,飘满地、未曾扫。
幸到此、芳菲时渐好。恨间阻、佳期尚杳。听几声、云里悲鸿,动感怨愁多少。谩送目、层阁天涯远,甚无人、音书来到。又只恐、别有深情,盟言忘了。
诗句解析
烟笼细柳 - “烟笼”形容烟雾环绕的景象,常用来描绘一种朦胧美,“细柳”则直接点明了柳树。这里可能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和柳树的柔美。
映粉墙、垂丝轻袅 - 这里的“映粉墙”指的是阳光照射在墙上,使得墙面呈现出粉色,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柔和;“垂丝轻袅”形容柳枝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美而飘逸的感觉。
正岁稍暖律风和 - “正岁”指的是正当的春季,“稍暖”指的是温度适中,“律风和”则是指风儿温柔且规律。这句话描绘了春天温暖宜人的气息。
装点后苑台沼 - “装点”是修饰装扮的意思,“后苑台沼”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水塘和台阁。这句诗表达了春日里皇家园林的美丽和生机。
见乍开、桃若燕脂染 - “乍开”指的是刚刚盛开的状态,“桃若”是一种比喻,将桃花比作红色的珍珠,“燕脂染”则形容桃花颜色鲜艳如燕脂。这句诗赞美了春天桃花的美丽。
便须信、江南春早 - 这里用“便须信”表示必须相信,暗示着江南地区春天来得早,景色美丽。
又数枝、零乱残花,飘满地、未曾扫 - “又数枝”指的是还有更多的枝条,“零乱残花”形容花朵已经凋落,散落一地,“未曾扫”表示还没有人来打扫。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虽然美丽,却因为残败不堪而显得有些凄凉。
幸到此、芳菲时渐好 - “幸到”表示幸运能够来到这里,“芳菲时渐好”则意味着美好的时节正在逐步到来,这里的“芳菲”指的就是春天的美好。
恨间阻、佳期尚杳 - “恨间阻”表示遗憾,因为被阻隔而不能相见,“佳期尚杳”则是说美好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听几声、云里悲鸿 - 这里使用了“悲鸿”这个词汇,可能是形容雁鸣的声音悲伤而凄厉。
感怨愁多少 - “感”表示因……而感到,“怨愁”则是指因为相思而产生的忧愁,“多少”表示程度之重。这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谩送目、层阁天涯远 - “谩送目”表示徒然眺望远方,“层阁”指的是层层叠叠的高阁,“天涯远”则形容距离遥远,无法相望。这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
甚无人、音书来到 - “甚”表示很,强调程度,“无人”表示没有人,“音书”即书信,“来到”表示收到。这句诗表达了对亲人音信的渴望。
又只恐、别有深情,盟言忘了 - “又只恐”表示又担心……,”别有深情”表示另有更深的情感,”忘”表示遗忘,”盟言”即誓言或约定。这句诗表达了对失去的誓言或约定的遗憾和担忧。
译文
春天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条轻摇,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正当春天稍晚的时候,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现在正是江南春天早早地到来的时候,但可惜的是,你我之间相隔遥远,无法相见。每当听到远处传来的鸿雁悲鸣的声音,都会让我更加感到对你的思念之情深不可测。徒然地凝视远方的高楼,心中不禁感慨: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你的身影。更担心自己会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承诺。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首句通过”烟笼”和”细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为后续的情感表达打下基础。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暖风、盛开的桃花以及残破的花枝,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传达出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
诗中多次提到”恨间阻”和”甚无人”等词,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渴望。特别是结尾两句,通过”只恐别有深情”和”忘了盟言”,展现了作者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对自己可能错过重要时刻的担忧。整体来说,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