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闻脉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榖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下面是对《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原文的逐句翻译,同时提供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最后附上了赏析。

  1. 原文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
    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2. 译文
    黄帝问道:我希望能了解脉的长度和宽度。
    岐伯回答说:手掌部分有6条阳经从手到头部,长度总共是5尺,即大约3米;而阳经的总长度是6丈,也就是10米。
    手腕部分有6条阴经由手至胸部,长度是3尺5寸,即大约1.7米;阴经的总长度是36寸,相当于90厘米;加上阴经的长度,合计约2.1米。

  3. 注释

  • 黄帝:古代中国的帝王,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 岐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著名医生。
  • :古代的长度单位,1尺约等于1/3米。
  • :古代的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1/3米。
  • 六阳:这里指的是手部的六条阳经络。
  • 六阴:指手部另外六条阴经络。
  • 足之六阳:指足部的六条阳经络。
  • 足之六阴:指足部的另外六条阴经络。
  • 跷脉:位于人体下肢前侧的一条重要动脉,起自足跟内侧,沿腿后侧上行至小腿外侧,与足少阴肾经相连接。
  • 督脉:中国古代的一种经络名称,主要负责调节全身的阳气。
  • 任脉:另一种重要的经络,主要负责调节全身的阴气。
  • 关格:中医术语,指两种病症同时存在的情况,导致疾病无法正常治疗。
  1. 赏析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经络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岐伯在回答黄帝的问题时,不仅给出了具体的长度数据,还解释了这些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展示了中医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刻理解。此外,通过对经络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后世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