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也?歧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歧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歧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 · 灵枢 · 脉度》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原文:《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也?岐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2. 译文
    黄帝说:跷脉是怎样开始和结束的?它是如何得到滋养的?
    岐伯回答说:跷脉是少阴肾经的一个分支,它从然骨(即胫骨内侧端)开始。向上经过内踝上方,一直沿着大腿后面上行,进入阴部,再沿大腿内侧向上行,经过胸部,进入锁骨下窝,再向上行至人迎穴之前,然后进入下颌骨。这条跷脉最终会合于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的任脉处上升,两脉之气相互返还,使眼睛得到滋润,眼睛才能正常闭合。如果目气的供应不足,就会出现不能正常闭合的情况。

  3. 注释

  • 然骨:古代解剖学名词,指胫骨内侧端的突起部分。
  • 内踝:脚部的骨头之一,位于脚踝关节附近。
  • 阴股:大腿的内侧部分。
  • 阳跷:指的是人体阳气的通道或路线,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功能。
  • :这里指滋润或滋养之意。
  1. 赏析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是中医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探讨了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岐伯在这里详细介绍了跷脉的起始、运行路径以及与眼目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岐伯解释了人体气血如何流动,以及这些流动对人体各个部位的影响。这种解释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的理解,也展示了古代中医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视。此外,通过对比男女之间的差异,岐伯进一步强调了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